【某P編的採訪日記】我不是你想的ABC 我要當正港ㄟ台灣郎

文/某P編

從小送往美國成長、一路念到大學畢業,擁有綠卡,講著一口流利的英文,沒有忘記母語,說的中文也相當標準,回台後順利在新創的外商公司工作,上司開明,交到的朋友都是同溫層,不是外國人,就是和他一樣背景的留學生,暫且稱他為A。

B的父母很忙碌,太忙了,所以都是阿姨在照顧他,有記憶以來,沒有慶祝過父親節、母親節,不太知道那個感覺是什麼,因為沒有過年圍爐過,而一般人最愛跟爸媽拿的壓歲錢,他,也沒有拿過。心理與地緣的關係總是剝離的,也就這樣長大了,卻也交不太到什麼知己。

看似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生,A和B卻是同一個人。



「走到捷運十分鍾,再坐三站」。訊息跳出後的五分鐘,便聽到一個聲音再叫我。當時捷運站內的人太多,一時之間,我分不清要採訪的那位華僑在哪裡,因為大家看起來都一樣。

新認識一個人的時候,通常會先從他的外貌、談吐,幫他建構一個形象,更深一層才會得知他的背景。此刻,我們早已在腦袋的資料庫建立好一個新檔案,再循著相似的標籤,套用到新認識的那個人身上,於是在心裡想著,「嗯⋯那他應該也是這樣⋯」所謂的第一印象往往根深蒂固難以更動,若發生某些事套用在那個人身上,便合理化對他那特質的印象。

第一段敘述的的A是Chris 給大眾的第一印象吧!我們對華僑的印象是什麼?ABC、英文好、有錢、擅長社交、人生勝利組等等、不自覺有些關鍵字就會列出來,無形中,已經在腦袋為他製作一份履歷,「哦,他就是一路平步青雲,活到現在。」自認為的懸殊產生的距離感,但我們未曾跟他交心。



吃一頓熱騰騰媽媽煮的菜,精神就來了。多數人在外面闖蕩,如果累了,心裡會想起那個「家」,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回家吧!從一而終的歸屬感無法替代,需要長期累積。Chris說,他十幾年沒有過農曆新年了,問他期待什麼,他只笑笑的說,不知道,「過年,我爸媽不在,可能就我一個人。」Chris的爸媽,從他小的時候就一頭栽在工作裡水深火熱,因為覺得沒辦法好好照顧兒子,決定將他送往美國給阿姨照顧,所以Chris不知道父親節、母親節該跟誰說快樂,也不懂,那能療癒人心的滋味是什麼,更何況,初入異國,沒有直系血親的陪伴、青春期的懵懂,還是考上大學、畢業的榮耀,第一個想分享的人不在身邊,到後來慢慢也就習慣了,當人們在追求職場豐功偉業的時候,犧牲掉的是不是家庭生活與感情?

回台尋根後,親情已走味變質。長期與自己對話、孤獨調適得得心應手,彼此的關係,僅有的連結好像只剩下血緣,而新認識的朋友,在了解Chris 背景後,態度變得不一樣,常常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也不是把你當成對「外國人」那麼熱情。Chris交的朋友便只有屬於那一掛的同溫層,為了融入故鄉,還要努力改正口音,取得認同,想當個「正常的」台灣人,想被用「正常的」方式對待。



Chris,是多數民眾所認知光鮮亮麗、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縮影,只是心中的感慨也萬千,過著他有點尷尬,如浮萍的一生。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