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最常侵襲台灣的季節,通常是在五到十月,但今年秋颱一個接一個,颱風康芮來勢洶洶,可能成為相隔57年後,再次在11月登陸台灣的颱風。回顧歷來的11月颱風,威力驚人,2013年重創菲律賓的海燕颱風就是一例。有專家研究了402個淡季超級颱風的軌跡,發現除了海水溫度與氣候變化,淡季超強颱風似乎也跟太陽黑子活躍有關。
就在11年前的雙十一,秋天進入尾聲才來臨的海燕颱風重創菲律賓。海嘯般的雨水讓菲律賓塔克羅班成了一片汪洋。
CNN記者(2013.11.11):「可以聽到玻璃碎裂的聲音,東西掉落撞擊地板的聲響,再看看我的後方,這個旋轉樓梯基本上已經變成瀑布了。」
水淹家園,四處一片狼藉,房屋木材散落一地,路樹電線杆橫七豎八倒在路中央。CNN記者(2013.11.11):「所有通訊系統中斷,醫療物資也快消耗殆盡,食物和水也缺乏。」
海燕是西北太平洋有紀錄以來第二強的熱帶氣旋,猛烈風力及大規模風暴潮在菲律賓中部造成毀滅性破壞,官方確認超過6300人死亡。但不只秋颱才嚇人,2004年12月份才登陸屏東的南瑪都颱風,還沒登陸就在台東地區帶來大雨,造成道路坍塌無法通行。
南瑪都創下颱風最晚登陸台灣的紀錄,與東北季風的共伴效應,更是為台灣帶來強風豪雨。颱風的生成需要高溫海水與擾動氣流,旺季集中在每年七到十月。回顧歷史足跡,秋颱一個接一個,似乎有跡可循。早在去年,台師大跨國團隊就發現,除了海水溫度與氣候變化,發生在淡季的超級颱風數量可能跟太陽黑子活躍度有關。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吳朝榮:「今年是太陽黑子的最高峰期。在太陽黑子的高峰期,太陽黑子給地球的能量會比較多,能量較多會使得第一層的低雲減少,這樣太陽直射會使得海表面增溫。」
地球幾乎所有能量都來自於太陽。研究團隊發現太陽週期約為11年一次,2013年造成重災的海燕颱風,也是太陽黑子邁向活躍期。在太陽黑子活躍時期,透過輻射加熱地球表面,海表面溫度形成的高海溫足跡,會在海洋大氣交互作用下,從東北太平洋往西南傳遞到低緯度颱風容易生成的熱帶海域,這時間大約需要半年。抵達時恰好正是台灣的秋冬季節。
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吳朝榮:「東北太平洋的海表面溫度較暖,這會經過海氣交互作用放大作用,向西南邊走。颱風一旦形成,會在海平面上停留較久,吸收的熱能與水氣就會最多,在這種情況下,它就比較容易變成強烈颱風。」
秋冬颱風看似怪颱,但經過科學分析,似乎一點都不怪。專家更進一步指出,秋冬颱風由於在海平面上的停留時間較長,威力也更強。淡季的超級颱風數量與太陽黑子數量高度相關,在太陽黑子數最高峰的隔年,恐怕還會有更多的超級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