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熱帶低壓形成的秋颱一個接一個,從九月初的摩羯颱風到重創台灣的強烈颱風山陀兒,挾帶的雨量都非常驚人。而在大西洋也有類似情況,本來颶風季歷史性高峰,十月份就該結束,但號稱怪物的颶風密爾頓就是在十月侵襲佛州,讓當地損失慘重。而在歐洲也有颶風與風暴帶來的豪雨釀災,氣象專家示警,隨著氣候變遷海水溫度升高,像這樣的超強颱風、颶風或是風暴挾帶豪雨釀災的情況,越來越有風險。
台灣可能又有秋颱來報到,氣象署不排除外圍環流,為東部地區帶來致災性降雨。時序已進入晚秋,但秋颱還是一個接一個,在氣候變遷衝擊下,帶動海水溫度升高,為更強烈的颱風創造生長條件。
氣候科學家布洛門德爾:「在西北太平洋,特別是摩羯颱風也發生在這個地區,氣候變遷讓,我們說的是跟目前氣候相比,增加五到十倍。」
氣象專家以今年,亞洲最強颱風摩羯為例,它挾帶強風豪雨三次登陸,重創中國三個省份與越南,全球暖化助長熱帶氣旋能量,氣候變遷讓熱帶氣旋更頻繁出現,雨量越來越多,還有更具毀滅性的風暴潮。
氣界氣象組織發言人努利斯:「我們的形容詞也快用完了,不幸的是,我們聽到諸如『史無前例』、『災難性』、『歷史性』、『破紀錄』之類的形容詞,用來描述眼前的天氣。」
就連世界氣象組織也快想不到形容詞,不只環太平洋,過去大西洋颶風季歷史性高峰,在十月份就應該結束,但在九月底的颶風海倫後,緊接著號稱怪物颶風的的密爾頓,十月又以超強威力重創佛州,災損近500億美元,讓美國氣象專家也建言,不能再用過去的標準,要提高颶風評級量表。
氣候變遷專家比爾奈:「我們現在使用的這個評級系統,在美國國家科學院,最近出版的一份文件中提到,很快就會出現六級颶風,人們認為六級風暴,已經在公海上生成了。」
氣象專家更指出,當海水溫度變高,遇上入秋的冷空氣,再回落到海裡膨脹,加上地球自轉能量,讓颶風強度更能夠打破,原本人們對它的想像。
氣候變遷專家比爾奈:「風或移動空氣的運動速度,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你稍微增加風速,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具有破壞性。」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能說明,氣候變化導致更多颶風生成,但它確實讓颶風強度不斷飆升,還帶來更大的降雨量,氣候變遷的間接影響還不僅於此,就連歐洲也深受風暴困擾,法國十月接連被颶風科克與風暴萊斯利侵襲,第三大城里昂以南的阿代什省部分地區,在48小時內下了700毫米的雨量,相當於巴黎一年多的雨量,在兩天內下完,道路變成河流,汽車全都泡在洪水裡,民眾只能涉水而行,隨著全球暖化,加上海水溫度飆升,催生更強大的破壞潮,也為全球氣候帶來更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