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信義區的捷運東延段工程,造成附近住家出現了地層下陷的問題。八年來,地面下陷平均15公分,每逢大雨時就會淹水。其中一戶在7月10日信義區淹水時,雨水通通灌進地下室,損失初估將近30萬。這道難題該怎麼解?
在台北市福德街這一排,放眼望去都是捷運東延段的工程。當然,興建完畢之後對住戶來說是方便許多,但是對緊鄰的住戶來講卻不那麼方便。看看原本路面和騎樓的高度,雖然原本就有高低差,但短短幾年變得這麼高,原因是什麼呢?
緊鄰捷運東延段店家:「百分之百是他們的問題,不可能只有他們這樣可以撐下去。這個是沒有黏住,黏住還是整個垮下來。」
他們,指的就是東延段捷運工程沒辦法解決的,是不可逆的下陷問題。民國105年開工至今,從不動點到這些建物上的建物沉陷點來算,平均下沉已經有15到20公分左右。
從騎樓此端望向彼端,仿佛就是個小丘陵,起起伏伏多處凹下。例如轉角旁的這根柱子鋼筋底座已經露出來,遠離原本的地面,這些通通都是鐵證。
緊鄰捷運東延段住戶:「下陷大概十幾公分,你看這個都凹下去了嘛,這個整個房子往下傾斜,傾斜得很,肉眼都看得出來,不用測量啦,住起來是毛毛的啦。」
住起來毛毛的,還有很大原因。例如7月10日這場大雨,湧進來的是湍急的水流,一路向下奔通往地下室,一旁的床墊書本通通泡爛。往旁邊一看,廟門口沙包不敢移動,就這樣堆好堆滿,雕像的防水隔板也不敢拆。猛一炸的大雨,對居民來說苦不堪言。
緊鄰捷運東延段住戶:「水淹進來的時候,基本上真的就沒辦法,因為水很快,就你看到的就淹到這裡,所以地板上能淹的幾乎都淹了,裡面也淹了,損失大概20幾萬,對快30萬了。」
下陷的有感程度或許不只15公分。透過地圖來比較,2016年時剛動工,那時廟前的地還比路面要高。反觀當前的樣子,已經凹下去有50公分。除了捷運工程覆工板蓋得比地面高之外,還有什麼原因呢?
台北市土木技師公會理事拱祥生:「先天上地質條件不佳,第二個就是說,工程的特性本來它工期就很長。那你先天有這樣的狀況下,這個後天的施工就很困難,所以難免會造成一些鄰損的狀況。」
技師建議治標的方法,是加裝機械抽排,以及防水柵欄,裝設高度需要高於路面。但因為公共工程導致住宅下陷,該賠的捷運工程得好好賠。
台北市捷運工程局第二工程處長劉安德:「房子確實有下陷,所以這部分我們也不再去爭執。那他們如果希望,最後一次處理,我們就最後再一次處理。」
修繕的最大宗,就是建物主體與增建物的接縫處。因為地層下陷出現了高低差,如今能最快改善的,就是防止大雨一來就淹水的窘境。
台北市工務局長黃一平:「滯洪儲流,讓水不會一次就漫流出去,加強我們抽水站,抽水機組的擴大或增建。」
例如士林官邸外的滯洪池工程,就是為了改善中山北路積水狀況。沒有水患的日子,或許你我他都得好好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