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醫療崩壞的現象,再度受到關注,透過我們的鏡頭帶您看看,現在因為各大醫院「關床」,導致病人塞滿急診室,這當中有不少是需要救命的急重症病患,但您看到的不是單一現象,北部都會區的大醫院幾乎都是這個樣子,該怎麼辦?健保改革喊了這麼多年,改得了嗎?
一張又一張病床排隊候診,從走廊排到大廳,急診爆量,醫院緊急貼出公告,要住院恐怕得等5天。
記者vs.民眾:「(那123是指人數嗎?)當然,123,對啊,是啊,沒錯啊。」
長長人龍中,阿伯罹患淋巴癌還有腎積水,發燒嚴重來到急診,但檢查報告還要再等,這不是特例,是台灣各大醫學中心現況,醫療正在崩壞。
民眾:「真的是每一家醫院要住院都很難等,你看這一堆人都在等住院。」
不只缺床,近期缺藥、缺醫護人力,白色巨塔正面臨風暴,醫師直指,一連串醫療失序事件,共同導火線就是曾受國際矚目的台灣之光「全民健保」。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22年來,我們因為對醫療支出的投入了不足,而造成了整個在醫療現場的現況,其實有一些囧態畢露。」
有果則必有因,根據衛福部2021年統計,台灣經常性醫療保健支出(CHE),只占GDP6%,遠遠落後日本、韓國及美國,當財務出現危機,醫療服務就不能達到預期,民眾所獲得的醫療品質早已亮起紅燈。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鄭守夏:「我們花這麽少錢,我們怎麽可能期望我們的品質是世界第一呢?」
1995年開辦的全民健保,財務基礎採用「總額預算制」也就是每年編列固定預算,再依據當年醫療使用量(點數)形成申報點值,也就是使用量(點數)愈多,平攤後點值愈少,做得愈多,獲利反而「打折」,辛苦的醫護猶如醫療院所的奴工,終於紛紛出走。
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我們的那個支付標準,真的是沒有尊重醫療專業的啊,400多點又不是400多塊錢啊,小時候點子變成8毛錢的時候,還變成300多塊錢,為啥這個血汗醫院,是目前對醫療體系是一個很大的傷害。」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所以這個結果就是醫療先崩壞,醫療危機最後當然會變成民眾的健康危機。」
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醫護人力大量流失,而醫療院所承受的「業績壓力」,自然轉嫁到病患身上,醫院想盡辦法補足帳房損失,以各種非必要的檢查,甚至手術,衝高業績以量取勝。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這樣子論量計酬的模式,他可能看診,第一次看診是一次,然後排一次檢查,回來看一次報告,再做一次追蹤,可能一個簡單的呃就醫過程,可能它就分成4次到5次這樣的過程。」
非必要醫療行為應運而生,不僅如此,為了衝量重門診、輕住院的現象也隨之浮上檯面,根據健保署111年統計,台灣住院申報占比竟不到3成,大部分的醫療人力,為了應付排山倒海的門診病患,急重症患者勢必首當其衝。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急重症的部門通常是賠錢的,尤其是住院部門或者是重症部,看門診就比較輕嘛,比較輕症的勉強有一些利潤。」
醫院為求生存,追求醫療點數無可厚非,可是量和質往往在天秤兩端,一旦「營利」優先,品質誰來把關。
前健保署署長李伯璋:「你沒有去看那個真正需要你去關心,那一些這個糖尿病啊、高血壓或是關節炎,那些慢性病或癌症的病人的時候,你沒有那麽多時間的時候,我告訴你那個醫療品質必然不好啊。」
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已經盡顯敗象,2017年台灣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高於歐美國家,2019年,台灣糖尿病死亡率是日本的7倍,而2020年平均餘命更早已被日韓超越。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看病方便世界第一,CP值很高世界第一,可是對不起,看病的結果就不是世界第一。」
今年57歲的徐小姐,兩年半前確診肺癌第四期,當醫師告訴她惡化的腫瘤需要標靶藥物,每個月至少10萬起跳全額自付,彷彿驚天噩耗。
肺癌第四期患者徐小姐:「有時候覺得很無辜,你知道覺得,好像感覺心裡會有時候覺得說,我怎麽會得到這種病呢?德邁特他是說健保沒有給付啊,泰格沙是說我已經復發了,沒辦法給付,所以我就變成說我要全部要自己自費。」
為了治病,前後砸下一百多萬,徐小姐語氣激動,因為就算拿出所有家底也吃不消,心痛的是原本寄託在健保的期望卻一次次落空。
肺癌第四期患者徐小姐:「好像看你好運不好運,啊你好運,就剛好符合政那個政府的這個標準,不好運,你就只好自費。」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過去這20年來,新藥的發展太快。但是健保呢,因為沒有錢,所以他就限縮給付,免疫療法啊,標法療法啊,現在的細胞療法啊,最新的這個基因療法都是,但是我們的健保的財務跟不上。」
癌症已經連續41年蟬聯台灣十大死因榜首,但健保發展舉步維艱,更令人擔心的是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是世界之最,當超高齡時代來臨,慢性病加上急重症,恐怕無力回天。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鄭守夏:「醫療利用跟醫療費用只會越來越高,但是人口年輕的人變少,健保會撐不下去。」
前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每次調保費呢,這個民眾好像要起來革命一樣,所以政府都不敢調保費,這個就是等於就是惡性循環,如果我們是跟國外一樣,每年都可以調高的,我們就可以與時俱進,就不會有今天這個問題。」
健保改革迫在眉睫,醫療崩壞呈現的警訊與你我息息相關,財務開源節流勢在必行,除了提高總額預算也要控制點數,減少浪費,民眾更應調整觀念,不應動輒湧向大型醫院,把寶貴的醫療留給真正需要的人,才能讓健保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