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結合AI智慧! 「輔助機器人導入」助效能提升

聽新聞
黃仁勳在記者會上秀了很多高科技,包括天氣預測,AI能快速預測不同模型,醫療上的用途更廣。(圖/東森新聞)
黃仁勳在記者會上秀了很多高科技,包括天氣預測,AI能快速預測不同模型,醫療上的用途更廣。(圖/東森新聞)

黃仁勳在記者會上秀了很多高科技,生活中怎麼應用呢?包括天氣預測,AI能快速預測不同模型,醫療上的用途更廣,包括可以協助醫師判讀檢驗結果、透過語言模式協助回答病患問題、協助護理師送藥等等。醫師甚至透露,可預期的未來,會有機器人幫忙送藥,減輕護理師負擔。

長庚AI核心實驗室研究助理邱凱揚:「長按這個點之後,它會顯示它的目標XY,點擊之後就會前往。」長按螢幕上的地圖,送出前往指令,儀器開始移動,即便遇到障礙物也會自己避開。

長庚AI核心實驗室研究助理邱凱揚:「護理人員可以送一些資料,或者是一些床單之類的東西,可以協助護理師他們,不用一直走來走去這樣。」這台「輔助機器人」能到病房送東西、安全監控,還有醫院導覽,是長庚和輝達正在研發的,然而醫院結合AI運用不只這樣。

長庚醫師宋家祥:「有AI的話就可以幫助他們節省時間,有骨折的話它會這樣子,一個紅色框框下面寫fracture。」照X光套入AI,骨頭哪邊有問題紅框立刻顯示,即便骨科醫師不在急診室,其他醫師也能了解狀況,這些系統,都出自長庚的「人工智能核心實驗室」。

林口長庚AI核心實驗室主任郭昶甫:「現在AI最主要就是用在診斷,輔助診斷的部分,所以像我們醫師在判讀影像的時候,可以用AI來協助,來做一個輔助的診斷,那當然可以加速它的效率。」

跟AI結合的,還有輔助護理的「AI學姊系統」,導入院內所有資料,方便醫護提問獲得解答快速應用,另外「心臟功能模組」,則能判斷出當下症狀和疾病風險,而除了醫療外,天氣也逐步套用。

AI黃仁勳:「這項模型來更精確的,預測颱風登錄點。」套用AI不用多久時間,好幾條颱風路徑馬上跑出來,這項「數位孿生地球的AI模型」,不僅能幫台灣精準預測颱風,解析度更高速度更快,也能預判天災危害。

天氣風險專家吳聖宇:「AI的技術就是,在不需要花這麼多資源的情況底下,我們就可以達到效果,但是颱風會帶來多少雨量,可能還是要加油。」專家說,AI預報天氣技術驚人,但對物理架構像是雲量、雨量,還不太精準,不過未來更智慧化,也是指日可待。

AI 科技 醫療 生活 AI技術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Live/小白兔又失言!?郭智輝再爆金句:電價太便宜會浪費!

Live/小白兔又失言!?郭智輝再爆金句:電價太便宜會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