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導盲犬是怎麼練成的(上):出生、寄養、紅背心

▲傍晚5點左右,Dano媽媽就會帶著Dano到家裏附近上廁所散步。(圖/端傳媒)

【編按】蔡英文總統10月中正式收養了3隻退役的導盲犬,讓台灣社會繼2004年的電影《再見了,可魯》(港陸譯作《導盲犬小Q》)之後,再一次掀起「導盲犬熱」。但同時也讓人注意到,根據統計,台灣需要600隻導盲犬,但現役卻僅有40隻左右。

導盲犬看似寵物, 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犬,培養、訓練導盲犬不可能「速成」,必須花上漫長的時間和嚴謹的程序,成本極高。同時,導盲犬的一生要經過寄養、入學受訓、服役和晚年收養等階段,最前和最後兩個階段,都需要有心且有條件的家庭義務投入。蔡英文正是希望在這裏起「帶頭作用」。

端傳媒從今天起將陸續推出導盲犬系列專題,追蹤報導導盲犬一生的4個階段,期待公眾對導盲犬的種種有正確的了解。合宜地對待導盲犬,就是對牠背後那位視障使用者的完全尊重。

不打不罵的家風

「Dano,準備去散步囉!」聽到媽媽的呼喊聲,Dano緩緩地從地上站起來往門口移動,搖搖尾巴,順從地讓項圈套進脖子上,心情看起來既快樂又興奮。

現在是傍晚5點,天色猶亮,由於接近下班時間,路上汽機車的鳴笛、引擎聲令周遭環境吵雜不堪,但Dano曾經是隻受過訓練的導盲犬,這樣的喧鬧絲毫不影響牠的專注力。

想聽導盲犬的故事嗎?Dano的際遇會是一個好開始。牠在4個月大時,就離開了母親和兄弟姊妹,隻身從日本來到台灣,今年已經11歲了,是一隻老爺爺。Dano當年甫到台灣時,台灣尚未有大量繁殖本土導盲犬的能力,是Dano的訓練師、台灣導盲犬協會祕書長陳長青發現,Dano的血統和資質很適合當「種犬」,於是在與日本討論後,決定將Dano留下來繁衍後代,並未投入引導視障者的工作。

為幫助台灣視障者,出生於2006年1月21日的Dano,被日方選中來台交流。帶着拉布拉多與黃金獵犬混血的家族榮譽血統,Dano在當年的5月搭機抵台。運送途中,牠被安排在一個有空調的貨運艙,而為避免Dano受傷,日方人員還細心地將Dano安置在專屬的籠子裏,這個空間很舒適、也符合相關標準。

除了搭貨艙,只要是從國外成功配對回台的導盲犬,也可以跟着牠的使用者一起坐進客艙,趴在他的腳邊搭飛機。

導盲犬的入境流程和其他寵物犬略有不同。一般寵物犬如果是來自狂犬病疫區,例如美國、加拿大等,就需要待在機場的檢疫所觀察,時間可能長達數週;但導盲犬可不能這麼做,因為能成為導盲犬的關鍵在「安全感」,幾週離開人類不相處,大概就無望成為視障者的伙伴了,因此,來自疫區的狗狗就會採行居家隔離方式處理。不過,來自非疫區,像日本的狗狗,只要健康無虞,都可以直接返家。

▼為幫助台灣視障者,出生於2006年1月21日的Dano,被日方選中來台交流。(圖/端傳媒)


像Dano入境前,首先會由海關人員確認身份;其次確定Dano的健康條件符合台日兩邊標準,文件上得記載施打疫苗情況、有無狂犬病問題以及出關前有沒有發燒症狀。確定一切都正常後,導盲犬就會被直送寄養家庭。

導盲犬一生有幾個階段:幼犬寄養、上學訓練、配對視障使用者、退休收養。雖然外界有人認為,牠們要不斷換「爸媽」、適應不同家庭很可憐,但台灣導盲犬協會訓練師陳藝文說,協會在挑選每一個階段的「爸媽」時,都會非常謹慎小心,且「狗狗是很活在當下的動物」,轉換環境的適應問題克服了,一定都能感受到「爸媽們」對牠們的愛。

能順利成為導盲犬,代表牠們一定有高度的穩定性和健康的心理,牠們親人、對人放心,在公共場合不會吠叫;在牠們受訓、工作之餘一起玩,也不會感受到牠們帶有警戒心。為何能有這樣的表現?幕後功臣是一個個無怨無悔付出、對牠們不打不罵的寄養家庭。

「Leader爸」跟「Force媽」回想起那段「把屎把尿」的日子,語氣中既有「累」不回首,也有吾家有子終長成的欣慰感。

「準導盲犬」在寄養家庭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就從Leader跟Force來看看吧。

Leader是2014年9月28日出生,11月2日到寄養家庭。牠是一隻熱情奔放、相當親人的小男生;Force是2013年12月25日出生,2014年2月19日到寄養家庭,一樣是衝勁十足的男孩子,還被取了一個綽號叫「笑牙」,就是台語的「少爺」。Force去年9月已經去高雄上學了,採訪那天,Force媽有些心疼地說,「牠孤伶伶離家去受訓,跟在家裏當少爺不同啊。」

幼犬多半是在兩個月大時到寄養家庭,由於剛離開自己的狗媽媽,難免有些情緒。例如Leader到寄養家庭前兩天,晚上就睡不着想找狗媽媽,Leader媽便特別開着小燈讓Leader安心、知道身邊有人。可是,這時候也不能「寵過頭」,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過度呵護,「這跟照顧人類小孩是一模一樣的,都要拿捏得當,」Leader媽笑着說。

另外,那也是連大小便都無法控制的階段。「Leader爸」跟「Force媽」回想起那段「把屎把尿」的日子,語氣中既有「累」不回首,也有吾家有子終長成的欣慰感。

▼從捷運、公車、火車到高鐵,Leader通通都坐過,連搭船都可以不暈不吐。(圖/端傳媒)


台灣導盲犬協會訂立的標準是狗狗不能在室內上廁所。犬隻還是baby時,每兩個小時就得上一次廁所,偏偏Force的體型很壯碩,身材纖瘦的Force媽,只能忍着漸漸浮現的「媽媽手」,抱這隻「巨嬰」衝上衝下的。

要怎麼訓練不尿床、一覺到天亮?Leader爸以過來人經驗說,「剛開始都會尿下去,但你要忍住不要馬上幫牠擦,狗狗自己本身很愛乾淨,尿在身邊牠也會不舒服,幾天幾天練習,上軌道就沒問題了。」往後的日子,只要晚上減少水分攝取,睡前到戶外再尿尿一遍,狗狗就能一夜好眠。

為什麼不能在室內上廁所?主要的考量是擔心有些狗到陌生的地方會緊張、害怕,若小時候有在室內上廁所的經驗,萬一將來與使用者到百貨公司、餐廳因此尿下去,不但對視障者會有困擾,更怕影響大眾對導盲犬的觀感。像Leader小時候去賣場,就曾因為人多、手扶梯會震動,緊張地尿了下去,但經過訓練,現在已經完全沒有問題了。

不過,規矩不是鐵板一塊,遇到下雨天、颱風天,還是能彈性調整;只是一旦習慣養成,真要牠們在室內上廁所,牠們反而還辦不到。像今年9月底梅姬颱風襲台時,就因為Leader無法在室內上廁所,Leader爸只能趁風雨稍小時,帶牠到室外「速戰速決,屎命必達。」

協助社會化,建立規範

除了愛牠們,寄養家庭最重要的任務是幫「準導盲犬們」社會化,並協助牠們建立行為規範:不上床、不上沙發、不撲跳、不撿東西吃、不吠叫,以及前面說的不在家裏大小便。

陳長青解釋說,如果讓導盲犬有上床、上沙發的經驗,一旦去飯店的大廳,可能就有撲跳的欲望,「其他客人會怎麼想?」另一個是搭大眾交通工具,以計程車來說,礙於法令,他們不能拒載導盲犬,但若是習慣跳上椅子,司機肯定會非常排斥,「我們不希望社會這樣看待導盲犬,」所以從寄養家庭開始,就會訓練讓狗狗靜靜地待在腳踏板上。

南韓電影《盲證》中,劇情安排了一隻導盲犬陪伴因車禍失明的女主角金荷娜,但片裏這隻導盲犬不但會跳上床、拉着棉被叫女主角起床,與她一起搭計程車時,又坐在椅子上;對不起,這些都是錯誤示範。

細心留意會發現,導盲犬的身材都很姣好,因為牠們只吃狗飼料不吃人類的食物;這有健康的因素,也有安全的考量。陳藝文笑說:「拉拉(指拉布拉多犬)很貪吃」;但她隨即嚴肅地說,如果導盲犬會吃人類的食物,走路時就容易被各類的食物味道吸引,一旦養成「對吃執着」的個性,恐怕就很難成為合格的導盲犬。想像一下,正在引導使用者走路的導盲犬,被掉在路上的一球冰淇淋吸引,萬一一台摩托車呼嘯而來……。

▼Force去年9月已經去高雄上學了,現在Force媽暫時帶了另一隻寄宿的狗。(圖/端傳媒)


還有,如果吃到壞掉的食物,也會引發腸胃炎等疾病,甚至中毒身亡。所以對導盲犬來說,水跟飼料就夠了。陳藝文以自己對狗的瞭解下了一個結論:「拉拉有得吃就好,每次吃都覺得是山珍海味。雖然只有狗糧,但拿給牠們,都會露出『哇!這是要給我的嗎?』的表情。」

Force從小就對聲音很敏感,「我們都開玩笑說,牠是草莓族,抗壓性很差……那時我每天都抱牠去坐在公車站旁,讓牠習慣車流的聲音,看人潮進進出出。」……Force媽笑說,等牠「耐壓」了,一家人就幫牠晉升為「芭樂族」。

要一隻狗不吠叫,談何容易?

吠叫是狗的本性,要牠不吠叫,就要找到讓牠吠叫的原因:孤單、沒安全感、突然的聲音驚嚇、其他犬隻的挑釁等等。

有些狗因為無法獨處,一旦自己在家,就會不斷用吠叫來表現孤單情緒,所以要成為導盲犬,就得訓練短暫的獨處能力。比方說,Leader有各式各樣的玩具,布的、益智的,Leader爸會每天跟牠玩一下、增加感情,但其他時間就會讓牠學習獨處。

「獨處訓練」無法一蹴可幾。狗狗兩個月大時,最多讓牠獨自在家半小時;4個月大能1個鐘頭;6個月大可2個鐘頭;成犬最多以4個小時為限。其實,等真正服役跟使用者在一起後,一般都是24小時待在一起。不過,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若是導盲犬沒有基本的獨處能力,一旦臨時需要牠們獨處,「狗狗很可能就會吠叫,失去安全感,」陳長青說。

而要狗狗習慣突如其來的聲音,像是消防車、警車的鳴笛聲、飛機起降等,就必須進行「除敏訓練」,這也得靠寄養家庭多下功夫。Force從小就對聲音很敏感,「我們都開玩笑說,牠是草莓族,抗壓性很差,對聲音的反應還蠻明顯跟激烈。那時我每天都抱牠去坐在公車站旁,讓牠習慣車流的聲音,看人潮進進出出。」談起那段維持半個月、每天半小時的時光,Force媽笑說,等牠「耐壓」了,一家人就幫牠晉升為「芭樂族」。

台灣廟宇多,逢年過節都會放鞭炮,這對狗來說是極具「震撼力」的。因此,協會針對寄養階段的團體訓練課,便特別加入這項課程,讓狗狗能習慣煙硝味、火光等等。在國外,部分國家則是會對導盲犬進行槍響聲訓練。

至於為何要教導導盲犬漠視其他犬隻的吠叫、遠離那些個性兇狠的狗?這當然是要訓練牠們的穩定性和專注力,同時避免遭遇危險。Force媽回憶起來仍很不捨地說,有一次她和Force爸帶牠去狗公園玩,才剛從一隻秋田前面跑過去,就被對方大口咬了耳朵,「那時我們離牠三、四公尺遠,突然聽到一聲慘叫聲,跑過去一看,被扯掉了一塊肉。」緊急送獸醫院後,醫生診斷不影響聽力,但耳朵從此缺了一角;所幸Force之後與其他狗狗的互動仍然十分良好,看起來並未留下陰影,這才讓一家人鬆一口氣。

▼寄養家庭的狗都會有一件「紅背心」,上面印有「導盲犬訓練中」的字樣。(圖/端傳媒)


如導盲鞍般的紅背心

寄養家庭會有一張協會核發的訓練人員證件,狗狗則會有一件「紅背心」,上面印有「導盲犬訓練中」的字樣,當牠們穿上它時,就代表正在接受訓練,這時千萬不要打擾牠們。「紅背心」就像是正式導盲犬的「導盲鞍」,不論是大眾交通工具、公家機關、餐廳、旅館等公共場所、營業場所等,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絕牠們搭乘或進入。

從捷運、公車、火車、高鐵到飛機,Leader通通都坐過,連搭船都可以不暈不吐。舉凡視障者會去的地方,都在寄養家庭的訓練範圍內,包括餐廳、賣場、百貨公司、電影院、演藝廳、飯店等等。Force媽笑說,「有次帶牠去苗栗玩,晚上住在寵物民宿。那是牠第一次住外面,要睡覺時,Force一直表現出『為什麼還不回家』的樣子,很有趣,後來爸爸還特地睡在地上安撫牠。」

準導盲犬在寄養家庭約1年到1年半後,接下來就是「入學受訓」。Force從去年9月離家上學已經超過1年了,Force媽手機裏、臉書上仍舊滿滿是Force的照片。一般正式入學後,大約要2、3個月後才能與寄養家庭見面,因為這段時間狗狗們需要和訓練師磨合,如果太快就讓「學生」見到「爸媽」,「老師」與「學生」好不容易建立的互信關係,可能就得重新培養。

回想起去年11月第一次探親,Force媽哽咽說,「那時協會帶Force去台中參加宣導活動,當時我們在人群中,牠應該是聞到我們的味道,遠遠就在找我們,一看到我,就馬上往我這裏走過來。」但這不是一個標準的動作,Force應該要聽「老師」的指令,因此當時訓練師重新對Force做了一個服從訓練,也就是sit、down,讓牠冷靜下來。Force媽雖然心疼、卻很堅強地說,「將來牠服役工作時,如果看到認識的人就突然跑過去,這的確是不行的。」

從小拉拔到大的毛小孩,時間一到就送回協會上學不難過嗎?Force媽淚水在眼眶打轉,她打開臉書唸着曾寫下的這段文字:「第一次送去協會時(新兵訓練),小佛頭都不回的就搖着尾巴和訓練師走,我反而沒有很傷心,最多的情緒是『失落』。新兵訓練後小佛回家過了兩週的懇親假,我再度送牠回去時,牠看我離去的眼神彷彿說着,『麻(媽),為什麼沒有帶我走,又是像上次要把我留在這裏很久嗎?』我從推開協會的玻璃門就一路哭回家,前後大約偷偷哭了半個月吧……」

文章來源:端傳媒
 
導盲犬 辛酸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