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刪減引發政壇學界口水戰!究竟文言文有沒有存在的必要?有學者批評,長期以來年輕人經常錯字連篇,甚至連履歷表都寫不好,就是基本的語文能力不夠,帶您來看。
北一女中國文老師區桂芝:「學生不必再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所以108課綱,它是個無恥的課綱。」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這番「無恥」論,引爆藍綠支持者另闢戰場打口水仗,但區老師的原意,其實是強調「古文價值」不該在泛政治化的意識形態裡被消磨、被稀釋。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秘書長李素真:「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用白話文去講,花多字眼古文很精煉,就算我們寫白話文也不能太多贅字,簡潔扼要,這些都是古文當中可以學習。」
師大教授鍾宗憲:「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跑的慢的話,你只要努力一樣可以跑到終點,在文義上就比較典雅,就像伊索寓言的龜兔賽跑。」
古今中外道理相通,文言文化繁為簡,用精煉文字傳達人生哲理,誰說不能運用到現實生活,但如今現代人語文能力,或是用字遣詞都在明顯退步。線上英語學習平台副總歐晉廷:「家庭從小家庭成員非常豐富,豐富是形容家庭成員很多的意思嗎?」
線上平台語音業者:「現在年輕人接觸頻道,像是短影音,所以受這些影響,像是我曾收到履歷,他說我是一個自命清高的人。」這家語音教學業者,每個月要收上百封履歷,來看看內容,有大半自傳寫得詞不達意,還有兩行就結束,其它錯字連篇的、用錯成語的,甚至不會唸的都是常見。
古代詩詞帶入流行樂,曾經炒熱華人圈,但台灣新版課綱卻巴不得刪越多越好。被拿來檢討的108課綱裡,文言文從65%降到40%僅剩15篇,顧炎武的廉恥、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的醉翁亭記,以及連雅堂的台灣通史序,以往朗朗上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經典名言通通從課本消失。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秘書長李素真:「刪掉岳陽樓記,學生失去學習這篇文章,還有最重要范仲淹他的人格經歷,你就不會有機會認識這個人,整個當初教改就是外行領導內行,罪魁禍首就是李遠哲開始,但不只是他一個人。」
反對文言文教育者認為,生活上用不到,或者和自己專精領域無關,從諸多名家的學養背景來看,胡適、陳獨秀、魯迅等大師級人物,雖然提倡白話文運動,但每一位都有紮實的古文根基,才能信手拈來,駕馭文學之美。師大教授鍾宗憲:「很多學生會覺得,我為何要背這種東西,包含註釋,我們跟其他語言來比,英文也要背,一些基礎學科也要通過被送產生理解,國文背誦是要產生語感經驗,當我需要用的時,就會自然而然的運用,這是國語文比較重要的精神。」
能開口講話不代表能寫好作文,要寫出好的白話文,也必須有扎實的古文基礎,這樣的能力本該從國高中培養,如今卻淪為意識形態的犧牲品,無形中也犧牲掉教育的本質。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