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相/珊瑚魚類大量縮減 小琉球生態拉警報

聽新聞

小琉球是全台唯一的珊瑚礁島,也是綠蠵龜重要棲息地,每年吸引超過百萬觀光客登島旅遊,環保團體調查,小琉球的生態已經受到嚴重衝擊,政府再不出手挽救,好不容易復育成功的綠蠵龜生態鏈,將會面臨浩劫。

遊客開心拍照戲水,還有人在浮潛,自從綠蠵龜復育成功,小琉球每年湧入破百萬觀光客,爆量的人潮不止帶來商機也敲響生態警鐘。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鍾孟勳:「花瓶岩和珊瑚礁失能,山豬溝、龍蝦洞衰退,只有蛤板灣穩定,沒有一處是健康的,很快就會開始衰退,很危險。」

環保團體今年八月監測島上海洋資源正瀕臨萎縮,多數定點遊憩區珊瑚覆蓋率低於30%,魚類密集度每平方公尺看不到一隻魚,大型多種魚類也越來越少。

我們下水一探究竟,花瓶岩下卻是驚人景象,看不到美麗的珊瑚,全被深褐色藻類攻陷,這裡珊瑚覆蓋率不到10%,和藻類比例小於0.5,已淪為「失能」,再游到另一邊的珊瑚,這裡總算好一點,珊瑚攀附礁石,魚類和綠蠵龜穿梭在珊瑚礁。

五彩斑斕的硨磲貝張口呼吸,但仍可見珊瑚白化,這裡的珊瑚覆蓋率和藻類比例也被評為「衰退」,而這兩地的指標性魚類,克市蝶魚、鸚哥魚、刺尾雕,數量都在減少,觀光客盡興而歸,卻帶給島上延續性傷害。

當地旅宿業者蔡正男:「小時候回到小琉球,下船沿路親朋好友都會問你吃飽沒,現在是問你賺多少?問候語代表,小琉球變了。」

今年5到8月是綠蠵龜產卵季,小琉球觀光客達到43萬,遠高綠島的16萬和蘭嶼的9萬,甚至光5月份,小琉球的遊客數就比蘭嶼4個月加起來還要多,人潮帶來大量的垃圾和汙染,讓環境加壓。

小琉球自然人文環境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玉文:「防曬乳有些化學原料,對環境非常不友善。」

保護皮膚的防曬乳卻是海洋殺手,裡面常見的成分氧苯酮會破壞珊瑚DNA,全球每年有6千到1.4萬噸的防曬乳,透過水上活動或是沐浴排進大海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當地旅宿業者蔡正男:「我們都在利用這片海,我們必須明白海跟陸地是連結,路上開發會影響海洋生態。」

小琉球面積只有6.8平方公里,卻塞了超過500家民宿,當中只有120家是合法,但島上民宿旅社依舊蓋個不停,甚至還有10層樓的觀光飯店也在碼頭邊落腳,開發建設意味帶來更多遊客,雖然有旅宿業者選用綠建材,沐浴乳和洗髮精等耗材,也用環保商品,降低環境負荷,但仍是緩不濟急,政府和專家學者一度想推遊客總量管制,但當地居民有八成靠觀光業維生,幾乎全數反對。

小琉球自然人文環境發展協會理事長陳玉文:「要等到甚麼時候?,等到潮間帶全部壞掉,小琉球沒有魚嗎?,到時候在支持嗎?沒有啊!你要進入加護病房,你要盡快找到治療方案啊!」

小琉球被形容成重症患者,但偏偏管轄複雜,它被列位大鵬灣國家風景區,但海域範圍,海保署、經濟部、觀光局都有管轄權,推動多年的海保法躺在立法院,過關遙遙無期。

綠色和平組織專案主任鍾孟勳:「海保法有幾個關鍵條文,例如人為開發,捕撈,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是全面系統的管理,分級管理。」

加上地方雜音多,任何政策和討論幾乎淪為紙上談兵,地方生態資源只要破壞,就再也回不去,即使島民和NGO試圖推動環保,也只是延緩它的衰退。

在我們造訪小琉球期間,發現總量管制有如一道緊箍咒,當觀光利益牽涉地方與政府的角力,才導致眼前無法解決的僵局,等到小琉球資源消耗殆盡的那一天,將成爲觀光和生態雙輸的局面。

消費者賴小姐:「這樣很危險啊,對小孩子也不好,對我們也不好啊,我們如果吃到海裡的魚的話都會汙染到啊,那是不是吃了就對我們身體會不好。」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飲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怕海洋一旦遭受核汙染,將永劫不復。

宜蘭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它應該要成立一個,國際的、跨國的、各國的一個專家的監督小組,啊你就表示你日本沒有隱瞞跟隱藏不是事實的的事件,對不對。」

不少專家呼籲,除了台灣自身加強檢驗,也盼能成立跨國小組即時監督,畢竟核電已被歐盟列為綠能,未來類似問題勢必一再發生,若沒有嚴格控管,妥善處理,人類恐將面臨難以挽回的沉重代價。

(封面圖/東森新聞)

小琉球 綠蠵龜 海洋生態 珊瑚礁 衝擊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