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先在北中南串連,提案希望修正<少事法>中,塗銷青少年犯罪前科並修改得減輕刑責的14歲門檻等,用以遏止青少年,認為「反正未成年殺人、也不會關幾年」的想法。其他民眾:「應該要修個法,他都已經犯了這麼大的錯,然後關完之後就什麼事都沒有,好像也不太對。」
其他民眾:「如果真的修法要留案底,整個社會也會需要有一點改變。」
大多民眾認同該修法,但同時也考量青少年犯罪後可能被貼上標籤,會有反效果,而立委們的立場呢?還沒定調,還在觀察。
記者vs.立委(國)賴士葆:「(3月要上凱道,就是為了那個國中生割頸案),這個我...我還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
立委(國)洪孟楷:「我沒有看到號召這個新聞。」
316上凱道,話題還在發酵,警政署也發號司令,規劃各縣市少年警察隊成立「掃黑專責隊」,加強查察黑幫深入校園,吸收青少年及中輟生等相關案件。
除此之外,如果在掃蕩幫派時,發現有青少年犯,也要查明他加入黑幫時的背景,與前因後果,從根本斬斷。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王順民:「少觀所出來之後你的接軌OK不OK,比如說他進去一定是警政司法把關,回到學校有沒有教育把關,有沒有社政把關,有沒有站在他背後的家庭進行把關。」
說到底,防堵青少年犯下重案不單單只是修法,每一個環節都有連鎖效應。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