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在民國97年發生高度傳染性的羊痘疫情,重創本土養羊產業。99年6月推動全面施打疫苗後,在101年最後1案例後,迄今已超過10年無羊痘案例通報,疫情獲得有效控制!
養羊協會理事長林浚琛表示「(民國97年)4月9號在雲林肉品市場,有承銷人買了兩頭羊,覺得那兩頭羊怪怪的,身上都長了一顆一顆的。」通報羊農廖欽烈先生以自身經驗分享道「若羊隻長得好,皮下是很光滑的,我就感覺這些羊的皮下,毛都揪結在一起,我也不知道出了什麼問題,為甚麼身體會有一顆一顆的,就請獸醫師來檢查,醫師建議抽血檢驗。」
▲▼羊痘為高度傳染性的病毒疾病,由羊隻直接或間接與污染原接觸而傳播。
農業部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張仁杰說明,羊痘病毒可以靠病羊呼吸、打噴嚏那些黏膜,病毒會隨著體液做直接的傳染,或者是因為病羊皮膚有一些症狀,在羊舍裡面若有磨蹭到,也會間接傳染。
羊痘爆發造成羊隻大量死亡,當時有將近5百多個羊場因感染而撲殺,損失相當慘重。為了降低產業衝擊,兩個月內撲殺了2萬3千多頭羊。雲林縣動植物防疫所謝嘉毅表示「因為就畜主來講,這些羊隻其實都是他的財產,但是撲殺的工作,還是只能繼續進行。」
嘉南羊乳運銷合作社理事蕭竹旺先生反映「當時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們就趕快跟農委會防檢局報告,結果他們說那可能就是要打疫苗。」
▼檢疫人員替羊隻施打羊痘疫苗。
養羊協會理事長林浚琛回憶道「當初政府是用撲殺的,它也不希望用疫苗,因為有疫苗就算疫區,但是後來真的沒辦法,所以只好打疫苗。」同年6月底開始施打羊痘疫苗,7月底全數施打完成。
101年2月5號,彰化的一個屠宰場為最後案例。農業部動植物防疫檢疫署副署長徐榮彬表示「經過十幾年來沒有疫情之後,業界一直在反映,如果疫情都沒有再發生的話,是不是能夠拔針,所以我們也在這個當下,我們也開了專家會議,那我們要做相關的一些調查跟研究。」
▼多次專家會議後,於112年起停止施打羊痘疫苗。
各地方防治機關進行環境檢測,確認再無羊痘病毒活動,經由多次專家會議決議,112年1月起,全面停止施打羊痘疫苗,也就是所謂的拔針,拔針後仍會做一連串的監控,加強養羊場訪視、屠宰衛生檢查及違法屠宰查緝等,半年之後再次召開專家會議。
▼農業部「撲滅羊痘 全面停打疫苗」記者會。
臺灣歷經十餘年力抗疫病危機,終成功撲滅羊痘,並於今年9月向WOAH宣告為非疫區,再次獲得國際組織的認可,農業部表示除了疫病清除,也將持續提升養羊產業,促進產業升級與發展。
動植物防疫檢疫署 https://www.facebook.com/aphia.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