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災十多年後再拋出震撼彈,要將當年留下的核廢水排入太平洋,消息一出引發亞洲各國不滿,就怕海洋受到輻射汙染。而台灣中研院專家就推測,核廢水經由洋流,最快一年就會影響台灣。
全副武裝走進核電廠,這是日本福島311大地震災後10年,工作人員手持探測儀重返現場,一靠近一號機反應爐立刻發出警戒聲響。十年過去核災導致的核汙染依然令人擔心,尤其沿海漁業大受影響,然而日本再度拋出震撼彈,要將當年留下的約125萬噸核廢水通通排入太平洋。
陽明交大藥物科學院長康照洲:「所有的核種只要量大到一個程度一定會造成傷害,他就會造成我們的所謂的DNA的變異,一旦變異之後就當然這就是一個癌化的一個一個前兆這樣子。」
決議一出首當其衝就是日本漁民,亞洲鄰近各國也強力反對,中國大陸不只一次公開譴責,南韓沿海居民也開始大量收購囤積海鹽。尤其南韓考察團曾經踢爆日本處理核廢水的ALPS儀器9年內故障8次,而且在試排廢水中測得放射性物質「鍶」超標2萬倍,就連日本東京電力今年5月也在魚體內驗出放射性元素「銫」的含量超標180倍。
陽明交大藥物科學院長康照洲:「如果萬一他是比較會累積在骨頭啦這些的,那他就因為就會慢慢的放出他的放射線,或是就會造成一個所謂的低劑量長期的效應。」
福島核污水內主要的有害元素包含鍶90,一旦進入人體,容易積聚在骨骼,可能誘發骨癌,而碳14更可怕,半衰期長達5730年,可能造成DNA損傷或遺傳突變。至於銫、碘以及鈷則會在海洋食物鏈中長期積累,嚴重損害细胞組織。
中研院海洋能中心執行長吳朝榮博士:「也許在海裡面的濃度少,可是在經濟魚種裡面的濃度就會比較高,這種的話我們叫做生物的累積作用和生物的放大作用。」
吳朝榮博士長期關注福島核廢水汙染,根據經由浮球以及特殊模組精算後推測,在不同洋流層以及潮流影響下,日本排放後一年就會到達台灣。中研院海洋能中心執行長吳朝榮博士:「台灣的原子能委員會的話,推估的話是說,大量的話是4年以後才會到達台灣,不過根據我的那個研究,大概1年左右他就會到台灣附近。」
一條條新鮮鯖魚剛拖網上港邊,這裡是宜蘭蘇澳,漁民賴以為生的漁場都在核廢水的威脅當中。
宜蘭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第一個位子,我們所受創的就是這個位子。」從魚場分布圖來看台灣遠洋漁船出海捕撈的、鯊魚還有鮪魚等,剛好都落在核廢水排放的初期洋流分布區域,因此排放帶來的威脅將立即衝擊他們的生存區域,更別說一年後這些核廢水將直接來到台灣周邊海域。
退休老船長李源漳:「擔憂是一定會擔憂的,如果有消息出來說魚受到感染,一定會價錢一定會不好啊。」
退休老船長張瑞雄:「我們漁業都是傳承下去嘛,核廢水倒海裡,叫我們那個我們漁民,假如檢驗出來有毒害我們那個怎麼辦。」
沿海漁業世代傳承,老船長們擔憂若是海洋不保,後代飯碗也受影響,也有經營魚攤的夫婦煩惱未來生計大受考驗
魚攤販楊小姐:「很無奈呀哈哈哈,也有客人這樣問,(怎麼問),就說聽說什麼時候要排啊,以後的魚有沒有汙染吃了對身體有沒有那個傷害,一定會有人這樣問啦。」
消費者賴小姐:「這樣很危險啊對小孩子也不好,對我們也不好啊,(怎麼說),因為那個都會汙染海洋呀,我們如果吃到海裡的魚的話都會汙染到啊,那是不是吃了就對我們身體會不好。」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飲食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就怕海洋一旦遭受核汙染將永劫不復。
宜蘭蘇澳區漁會總幹事陳春生:「所以我們一直強調它應該要成立一個國際的跨國的各國的一個專家的監督小組,啊你就表示你日本沒有隱瞞跟隱藏,不是事實的的事件對不對。」
不少專家呼籲,除了台灣自身加強檢驗,也盼能成立跨國小組即時監督,畢竟核電已被歐盟列為綠能,未來類似問題勢必一再發生,若沒有嚴格控管妥善處理,人類恐將面臨難以挽回沉重代價。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