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經常在鄉下見到古早味的雜貨店,裡面販賣了各種日常用品和零食,也是許多人童年時的美好回憶,但你知道在台語中,雜貨店的正確寫法是什麼嗎?日前有一名網友在雲林北港看到一家雜貨店,店的招牌上標明了雜貨店的台語寫法,但不同於一般常見的「柑仔店」,這也引發了網友的討論。
▼「柑仔店」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分享了一張照片,圖片為北港朝天宮前的一家雜貨店招牌,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招牌上列出了店內銷售的商品,包括菸酒、飲料等,並強調該雜貨店已經經營了一百年。不過引人注目的是,一般大眾經常看到的「柑仔店」的「柑」是木再加上甘,而這間雜貨店則是使用了一個竹字旁邊加上一個敢字,也就是「「上竹下敢)仔店」,而非一般大家熟知的「柑仔店」,原PO也指出實際上這才是雜貨店在台語中的正確寫法。
▼有網友發現一間百年「柑仔店」。(圖/翻攝自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
文章曝光後,瞬間吸引眾多網友關注,紛紛留言表示「第一次看到這個寫法欸!長知識了」、「正確的台文寫法,值得推廣」、「比較正統的寫法,可是大多數人反而看到傻眼呀」、「沒錯,『柑仔店』只是一種簡化,和正確的台語寫法不同」,然而也有些人認為台語中有很多單字並沒有正確的文字寫法,因此「正確」寫法可能因地區而異。
事實上,根據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雜貨店在台語中的寫法是「kám-á店」,這個詞的正確寫法是將一個竹字和一個敢字組合而成,讀音為「kám-á」。在台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圓形的竹製容器,也可以用作量詞,用來計算竹筐或竹簍的數量。這個台語詞彙的讀音和「柑仔」的讀音有所不同,雜貨店是「kám-á店」,「柑仔」則是「kam-á」。
▼「柑仔店」的正確寫法。(圖/翻攝自翻攝自《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封面圖/翻攝自臉書社團「路上觀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