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相/泳池藏菌蟲難辨 三招自保遠離致命危機

聽新聞

不久前,傳出有女子到親水設施做SPA,卻遭到阿米巴原蟲攻擊致死,震驚社會。專家指出,不只有阿米巴原蟲會透過水作為媒介傳染,只要消毒不完善,水溫過高,細菌病毒都會孳生,該如何玩水玩得安心。

盛夏高溫戲水消暑,看似清澈的水面底下卻危機四伏。今年八月,台灣出現民眾戲水遭食腦變形蟲攻擊,後來釀成腦膜炎致死的驚人悲劇。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北巿聯醫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師姜冠宇:「阿米巴原蟲通常就是說,可能會攻擊到我們的神經系統,經由我們可能嗆水或是把吃下去,通常是那種在池塘,或者溫水區淡水區。」

千萬別小看菌蟲的殺傷力,誤食或皮膚接觸都可能造成傷害。尤其夏日炎熱潮濕,病菌非常容易以水作為媒介四處傳播,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梭狀桿菌;病毒類則是諾羅輪狀病毒,傳染力極強甚至足以致命。另外威脅性最強的阿米巴原蟲則會攻擊肝臟和腦部,器官壞死致死率逼近100%。

北巿聯醫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師姜冠宇:「所有的神經感染的這些疾病,包含說寄生蟲所造成的疾病,因為破壞到我們神經系統,腦壓增加的噁心嘔吐。因為正在發炎,但是有些人會出現有點,類似於中風的一個情況。」

雙北市一處室內游泳池滿滿戲水人潮,空氣中充滿消毒氯味。肉眼觀察水池淨度可以直接透視到池底,但真的乾淨嗎。先取一罐泳池水保存起來,接著再到另一處戶外親水公園。

下午剛好遇上學童戶外活動,近身直擊,水面上隨處可見垃圾和不明漂浮物,再透過水下鏡頭觀察,水池底部長滿青苔,小朋友雙腳翻動,沉積在水底的髒汙立刻混濁開來。

拿著兩罐採集好的水來到實驗室,請研究員用儀器檢測菌數。試管消毒,搖晃均勻,塗抹檢體;經過幾道採樣程序,等待菌種培養,兩天後觀察檢測樣品,室內泳池暫時無細菌生長,但戶外親水公園細菌生長明顯菌數量多。這些細菌來源可能來自水源本身,更容易被輕忽的是人體分泌的油脂汗液,也滲透到水中造成汙染。

海洋大學食科系教授林泓廷:「進泳池或進水池,在遊樂之前先把身上的那些排泄物汗漬,或者微生物盡可能先沖掉。因為這些東西只要帶到泳池裡面,那它就有可能讓泳池原本的自有餘氯的濃度下降。」

醫師揭露水的淨度不能只依賴消毒,落實換水頻率更重要。

北巿聯醫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師姜冠宇:「換水的效率最理想可能就是兩三天就換一次水,我們說所謂的水源,還是保持在盡量低一點的溫度其實會比較好。」

專家也提醒,溫水泳池雖然舒服,卻比較容易讓細菌生長;另外萬一誤吞池水,一定要吐出來,避免禍從口入。落實衛生習慣,才能遠離汙水帶來的危害性。

(封面圖/東森新聞)

泳池 菌蟲 自保 致命 危機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