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姐7月在本土電商買了一雙1800元的鞋,因尺寸不合要退貨,跟收貨員約好在這收,但包裹卻不翼而飛,調監視器才發現,竟然被其他電商收走,「一般來說物流人員要收貨,會從這個大門進入,一進來旁邊就是管理室,地上擺的就是大家退貨的包裹,但當天他沒有任何詢問,就把包裹帶走只留下一張單據。」
現場警衛說沒被詢問,當事人林小姐也說沒接到電話,包裹不見看到單據才發現被錯收,對此當事物流公司回應,的確夥伴一時沒注意,才會收錯包裹,但送還回來可以吧?沒想到,收到這個錯包裹的另一家外商電商平台卻搞丟,林小姐更指控,業者善後態度不佳,當事人林小姐:「雖然說會賠償我的損失,但要拿這損失還要我簽一張切結書,說明這個會扣我的所得,另外還有保密條款,這些其實是非常不合理,因為明明就是屬於我的東西,你拿走,為什麼消費者還要承受這些過錯跟損失。」
消費者想要趕快拿到退款,支付原賣家,沒想到竟要提供所得稅證明,還要簽保密協議,對此當事平台回應,已經在瞭解狀況,只是繞了莫名一大圈,才能拿回自己的東西,恐怕誰都會滿腹抱怨。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