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少女一夕變棋王 最大願望:喝一碗粥

▲烏干達國際象棋天才Phiona Mutesi。攝:ISAAC KASAMANI / AFP

(贏得首次國際賽事歸來,她想要對媽媽說的第一句話是:明天的早餐有足夠的食物嗎?)

穆特希(Phiona Mutesi)原本以為,她這一生面對的最大挑戰與目標就是填飽肚子。

2005年的一個下午,9歲的穆特希飢腸轆轆,偷跟在哥哥後頭,希望能跟着他找到些東西吃。沒想到哥哥走進一間滿布灰塵的破敗教堂坐下來,與其他小孩玩些黑色和白色的小玩意。那是國際象棋,一項穆特希從來沒看過的遊戲,在她的母語裏甚至沒有這個詞。

「我第一次看到棋子時,心想『是什麼讓那些小孩那麼安靜?”然後我看着他們下得那麼開心又興奮,讓我也想要有一次那麼快樂的機會。」---費歐娜·穆特希(Phiona Mutesi)

但穆特希深為這些美麗的黑白棋子著迷,她看着哥哥與其他小孩下得那麼專注卻又快樂,彷彿忘記了外頭的紛亂與絕望。她靜靜地偷看,一邊搜尋着教堂內有沒有任何食物,直到一個人對她喊:「女孩,進來吧,別怕。」

叫她的是穆特希未來的國際象棋啟蒙老師卡坦德(Robert Katende)。穆特希當時並沒有想到,從那時起,自己的人生將開始不同。

生於卡特威,死於卡特威

穆特希出生在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卡特威(Katwe)。20世紀中期,這裏曾是貧窮工匠的聚集地,後來成為市內犯罪最猖獗的貧民窟。因為沒有下水道設施,卻又承接着市中心直接排放的污水,卡特威蒼蠅滿天飛,空氣惡臭。每到雨季,居民總得睡在屋頂上才不會溺斃。

有句話說,「生於卡特威,死於卡特威」。疾病、暴力與疏於照顧,都可能是孩子的死因。根據統計,當地40%的青少女都有小孩,年紀輕的單親媽媽無力負擔家庭生計,孩子只好流落街頭,又生出更多小孩,這種悲慘的輪迴不斷在卡特威的街頭重演。

穆特希曾經也可能是其中一個女孩。每天早上五點,她就得起床到外頭找乾淨的水,並且要非常小心,才能在這個視女性為性交與育兒工具的國家保護自己。父親死得早,家庭重擔都在母親身上。母親每天凌晨徒步5公里,向人批發蔬菜到市場轉賣,有時還得離家許多天,只為掙得一家温飽。

所謂的「家」,從來不指涉任何固定住所。穆特希家曾因屋況惡劣或遭竊等原因,在四年內被迫搬遷五次。有房屋遮蔽時,一家子就擠在兩組發黴的床墊上,運氣不好就流落街頭。

生存實難。也正是如此,穆特希起初每天走六公里去下棋的更大誘因,其實是那碗教會免費提供的麥片粥。

像女孩一樣謹慎,像男人一樣攻擊

穆特希的老師卡坦德原是烏干達的足球運動員,因比賽中受傷而後加入美國基督教會贊助的體育活動宣教團。原先卡坦德教貧民窟的青年踢足球,但他發現孩子們對踢球沒興趣,轉而將自己業餘玩的國際象棋當作替代課程,卻意外獲得迴響。卡坦德說,因為國際象棋是個必須藉侵略來生存的遊戲,這個概念對於貧民窟孩子而言,很容易接受。

穆特希也一樣。剛學棋時,她毫無戰略可言,在棋盤上橫衝直撞,為了在最短時間內贏得對方,常犧牲掉關鍵棋子。後來卡坦德要她「下得像女孩一點」,意指更謹慎冷靜,並將自己所學都教給穆特希。

一年後,他已經不再是穆特希的對手。

穆特希用棋藝逆轉了一般人對女孩的印象。她說自己贏的第一個對手,是象棋社團的小男孩。在被穆特希將軍後,這個男孩竟因輸給一個女孩子,哭了起來。社團裏下得最好的男孩 Ivan Mutesasira 則回憶,第一次接觸穆特希時,他理所當然覺得女孩子都很弱,「但後來我發現她下棋就跟男孩子一模一樣。」他形容,穆特希下棋具侵略性,當你攻擊她時,她會反擊你,直到你無路可逃。

「下棋很像我的生活,如果下了聰明的一步,你就可以遠離危險,但任何錯誤的決定也可能是你的最後一步。」​------費歐娜·穆特希

穆特希說喜歡下棋,因為下棋需要規劃,如同她的人生。下對了,可以逃離險惡;若錯了,可能全盤皆輸。「國際象棋是穆特希生命中唯一能掌握的事,這也令她有機會感到自豪」,卡坦德說。在象棋以外的世界,穆特希仍舊非常封閉,她對於自己的背景感到自卑。但在象棋世界中,卡坦德不斷告訴她,每個人都能提起一顆棋,因為它們這麼輕;區別你與他人的,只是你選擇在哪下這顆棋。

上了天堂再回到地獄

憑藉着天賦與逐漸建立的自信,穆特希的棋藝突飛猛進。學棋兩年首次對外參賽,就拿下當年烏干達全國少女組冠軍,而後她又與貧民窟的兩位男同學代表烏干達參加2009年在蘇丹舉辦的非洲國際兒童象棋錦標賽,拿下冠軍光榮回鄉。

那是穆特希第一次出國,帶隊的烏干達國際象棋聯盟秘書 Godfrey Gali 形容自己就像帶着19世紀的人來到現代。機場的一切對她而言是那麼新鮮,甚至當飛機上升至雲頂時,穆特希還非常認真地問:「我們是不是會碰到天堂?」

穆特希沒想到,隨後的一切真的像天堂一般。飯店房間裏自己獨享的床、沖水馬桶、餐廳中任自己挑選的餐點——這讓穆特希覺得自己像個皇后。後來,烏干達隊在錦標賽中打敗16國隊伍,帶着冠軍獎杯回國接受喝采。

卡坦德說當他看着穆特希在機場與隊友開玩笑,第一次覺得,穆特希其實還是個小孩。

「讓我備受衝擊的是,對他們(穆特希與隊友們)而言,去到另一個世界然後再回來是多麼困難的事。......這些孩子沒法跟別人分享他們的經驗,因為別人就是無法了解。」​---體育活動宣教團的執行長Rodney Suddith

但當孩子們回到卡特威,車窗隨即緊閉,臉上表情也頓時變得嚴肅,那是貧民窟的面具。穆特希與隊友在討論後發現,他們沒有人能收下獎杯,因為都會被偷走。下車後,他們接受歡呼與各種奇怪的問題,例如你坐着銀色的鳥(指飛機)在天空飛嗎?你為什麼還要回來?

教會體育活動宣教團的執行長Rodney Suddith看在眼裏,深知穆特希們的心情落差有多大。他表示,對貧民窟的人而言,蘇丹就像是月球一樣。這三個小孩無法與人分享經驗,因為那完全不在他們的認知當中。這也讓Suddith難過地想,孩子們達成的這些成就,對他們而言真的好嗎?

那晚,穆特希離開慶祝現場準備回家,有人興奮地問她,「你要跟你媽說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她回答,「我得問她,『我們有足夠的食物當明天的早餐嗎?』」

鼓舞更多「穆特希」女孩

儘管穆特希逐漸在國際賽事中嶄露頭角,她仍然如同大多數烏干達的女孩及女人一樣,對於分享自己的想法感到不自在,因為通常沒有人會在乎。她知道國際象棋讓她與眾不同,但那也使她在這個烏干達最危險的區域裏,被當成目標。多數時候,她只用聳肩回應關於她的問題。當被逼着講話時,她通常盯着自己的腳,用沒人聽得清楚的音量說話。

但現實沒有阻撓穆特希的腳步,她飛到西伯利亞及伊斯坦堡參加國際象棋奧林匹克,與各國選手切磋。2012年,穆特希的棋藝在奧林匹克賽事中,獲得世界國際象棋總會的肯定,讓她成為烏干達第一位擁有「女性大師候選人」(Women Candidate Master)的棋手。

「當穆特希輸了比賽時,她是真的覺得受傷。但我喜歡她這樣,因為那可以讓她渴望自己能變得更強。」---​烏干達國際象棋代表隊教練George Zirembuzi

面對比賽,穆特希單純地對輸贏做出最直接的反應,不懂得故作姿態、玩心理戰。在西伯利亞參加奧林匹克時,穆特希曾經為了輸給她認為不該輸的對手,難過了一整晚。然而,讓卡坦德印象深刻的是,當穆特希在下一場比賽中再度輸給埃及的特級大師Khaled Mona時,她並沒有感到洩氣。相反,穆特希深受實力堅強的對手鼓舞,筆直地走向卡坦德,對他說:「教練,有一天我也會成為特級大師。」

後來,這位貧民窟女棋王的經歷被體育作家Tim Crothers寫成書 The Queen of Katwe(《卡特威的女王》),迪士尼的同名電影即將上映。曾經木訥的穆特希,後來去過美國宣傳書籍,2013年更受邀到紐約世界婦女高峰會演講。

現在20歲的她,已經是個英文流利、充滿自信的女孩,也擁有一個安穩的家了。

對多數人而言,這或許已足夠成為迪士尼故事的美滿結局。但對穆特希而言,她的追夢之路還在繼續。她仍嚮往成為特級大師,但國內的師資無法讓她更進步,這讓她想要出國深造。此外,她還想要當個醫師,幫助在貧民窟裏那些生病受苦的孩子。

「就算在國際象棋界,女孩子總是被忽略。但我不認為女孩不能打敗男生,只看你相不相信自己。」----​費歐娜·穆特希

而她最大的影響,則深植在烏干達少女們的心中。穆特希回國後舉辦了第一個女性棋藝社團,超過400名烏干達少女報名參加。在這個社團裏,烏干達少女不只學棋,也學會獨立自主,她們學會在結婚生子前完成學業、勇敢追夢,就跟穆特希一樣。

曾經只將生存視為人生唯一目標,穆特希的經歷之所以鼓舞人,或許並不在於那個人生轉捩點,而在於被對手擊垮後,她被鼓舞的決心。正是這份決心,讓故事尚未終結,讓希望繼續存在更多「穆特希少女」心中。









 
象棋 貧民窟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