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偏鄉地區學校的學生,對空間設計還有建築永續也能有更多的創意和實作的連結,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到宜蘭南澳高中附設國中開課,為學生挹注新的觀念和思維。
建築教育課指導老師:「那你如果想要大家看到它的話,我覺得它應該是放在中間,然後從這邊進來的人,就可以在這邊欣賞。」
這堂課要教給學生的是建築與生活的連結,還有美學及永續。
建築教育課指導老師:「你可以想從這邊進來之後,他們要去哪裡好吧,這樣去做設計。」
學生們要設計出有美術館、咖啡廳,還要有生態植栽,最特別的是,這是座漂浮在水上的公共空間。
指導老師VS.南澳高中附設國中學生:「外型是怎麼決定的?菱形,因為我們的文化就是菱形,泰雅族的美術館的內容,就用我們泰雅族的文化。」
今年是第二年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在校園開課,將建築與歷史、人文和生活做連結,並且讓永續的概念更能貼近你我。
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楊舜欽:「那可以瞭解說建築、土木、營造,這些並不是遙不可及,然後可以讓大家更貼近生活,建築就在你的生活裡面。」
從發想到實作,透過規劃、組構空間,再轉換成立體實物,帶學生一步步走進建築設計的領域。
南澳高中附設國中學生:「設計是簡單,可是真正難的是做出來的時侯。」
南澳高中附設國中學生:「要瞭解,搞不好以後我們可以自己蓋房子。」
選在偏鄉為偏遠地區學生開課,帶學生了解各種形式的水上建築,再藉由設計思考、機能和生活方式,來關心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執行長楊舜欽:「從建築可以做著手,他可以涵蓋的範圍比較大,那包括從工學、美學、結構建築上,剛好一個比較大涵蓋的範圍,挹注在偏鄉的教育裡面,讓偏鄉資源可以更加的豐富。」
透過創新的教學模式,為這些地區的學生帶來新的觀念與刺激思考,也為建築和環境,注入新的活力。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