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早年將藍孔雀以觀賞鳥引進,1999年時,颱風將位於金門的畜試所屋頂吹飛,造成14隻孔雀逃逸,後來便逐漸於野外建立族群,如今已繁衍到約2000隻,令人相當頭痛。
根據《中央社》報導,由於孔雀數量已達失控程度,農委會林務局從2010年補助縣府移除孔雀,縣府並從2018年對民眾捕獲的孔雀,以一隻新台幣600元收購,但捕捉速度趕不上藍孔雀繁殖速度。
根據畜試所委託學者2021年調查,2011年觀察到藍孔雀次數為252次,2015到2017年介於250到280次,2020年則是從2019年的450次成長到1353次。建設處農林科當時估計,金門野生孔雀數量在1000到2000隻之間。
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陳光耀表示,孔雀在金門幾乎沒有天敵,因此與其他物種競爭「穩贏不輸」,對於生態會造成破壞,如果再強勢下去,金門原生物種可能會因此消失。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指出,藍孔雀在金門已經造成高粱、地瓜、西瓜、菜苗等作物的農損,同時也有影響飛安的疑慮,近年金門縣政府陸續實施移除計畫,但目前仍成效不彰。
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金門縣政府與當地餐飲業者,曾經嘗試做「孔雀料理」,像是「孔雀香酥脆」是把孔雀肉炸成像鹹酥雞一樣,不過因肉質、口感不佳,沒有引起廣大迴響。前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理事長、金門縣議員董森堡表示,孔雀每年4月到8月進入繁殖期,叫聲頻率很高,像是貓或嬰兒的哭聲,讓居民半夜聽到不堪其擾,希望中央和地方能盡快找出有效的解決策略。
▼金門縣政府與當地餐飲業者,曾經嘗試做「孔雀料理」。(圖/翻攝自愛做菜臉書)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