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超過2年,中間也經歷不少次病毒株變異,從一開始的Alpah、Delta,再到現今主流的病毒株Omicron,而近期歐美爆發Omicron的亞變種BA.4、BA.5疫情,儘管目前台灣仍是以BA.2為主,但北市聯醫中興院區醫師姜冠宇示警,BA.4、BA.5具有更強的致病力,為了控制社區疫情,也為了未來盡量減少後遺症長新冠的負擔,認為現在有一件事是當務之急,「希望不要打擊到太多人」。
▼中重症個案持續增加中。(示意圖/東森新聞)
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於10日在記者會上指出,目前在歐美國家,BA.5的傳播力越來越強,可能取代現在的BA.2,疫苗保護力也可能受到影響,不過仍能有效預防重症和降低死亡率。羅一鈞也公布最新1058名確診者的基因定序,提到台灣仍以BA.2為主,達96%,目前尚未檢出BA.4或BA.5。
針對BA.4、BA.5的強度,姜冠宇在臉書表示,外界要對還沒進來的BA.4和BA.5要有最新的認識,「『完美進化』是怎麼回事?我覺得關鍵在致病力也提升」,BA.4和BA.5對於BA.1與BA.2感染後的抗體有抗性,BA.2.12.1和BA.4、BA.5在人類支氣管、肺泡細胞🫁中的傳播,比BA.2更強之外,在倉鼠實驗中也證實BA.4、BA.5比BA.2更具致病性。▼姜冠宇貼出研究數據,表示BA.4、BA.5具有更強的傳播力及致病性。(圖/翻攝自姜冠宇臉書)
姜冠宇接著提到,根據日本的預印本研究顯示,BA.2.12.1、BA.4和BA.5在人類肺細胞中的複制能力比BA.2更強,而且BA.4和BA.5在倉鼠中引起的疾病,比BA.2和BA.2.12.1都更嚴重。另一篇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的預印本研究也證實,由於病毒的變異,免疫逃逸不斷在增強,在50%中和滴度作為比較,與原始株相比,BA.1、BA.1.1和BA.2大致效價降為原本的1/4.6至1/6.2,而BA.2.12.1、BA.4和BA.5分別降為1/8.1和1/19.2,也就是,該團隊換算對比BA.2的效價,BA.2.12.1降為1/1.8,BA.4和BA.5分別降為1/4.2。
▼根據研究顯示,BA.4和BA.5的複制能力比BA.2更強。(示意圖/Pixabay)
姜冠宇說明,該團隊也警告,對於mab單株抗體治療,很多都對BA.2.12.1和BA.4/BA.5無效,對BA.4和BA.5有效又美國有授權的單株抗體只有LY-COV1404、bebtelovimab,這些免疫逃避的情況,很可能都是棘蛋白F486V突變所導致。
針對目前全球疫情的狀況,姜冠宇則指出,根據截至6月4日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收集的數據,BA.5占美國病例的7.6%,BA.4估計佔5.4%,BA.2.12.1仍然是美國的主要變體,估計佔病例的62.2%,但是以目前的監測,BA.4、BA.5準備要去取代BA.2.12.1。
▼確診數攀升,民眾踴躍施打疫苗。(示意圖/東森新聞)
不過,姜冠宇也說明,BA.4和BA.5並不新鮮,早在4月中下旬就首次發現它們在南非引起了規模感染,並在5月中下旬達到頂峰。BA.4和BA.5經常聚集在一起,因為它們在棘蛋白中具有相同的突變,儘管它們在基因序列的其他地方具有不同的突變,但看來病毒並沒有弱化。而在第一篇研究也發現,BA.4和BA.5可以逃避BA.1和BA.2 感染產生的中和抗體,「這樣不難理解黃立民老師說的,流感化可能還早的原因在此,未來BA.4 和 BA.5 的上升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突破性感染」,美國這裡已經有這樣的認知,究竟會像當初Beta變異株是虛驚一場還是會成真,仍有待持續觀察。
姜冠宇認為,其實突破性感染、重複感染、無敵星星失效都不是新聞,坦言對他而言比較大的震撼是有觀察到致病力提升,還呈現組織切片比較,個人之前是認為一般人應該不用打到第四劑,當然等到次世代疫苗來了更好,「是不是這些也暗示說,可能我們常人要為了社區疫情控制,準備普遍開打第四劑了?」,現在這已經不只是為長輩的安全了,這也是為了小朋友、小小孩的安全,也是為未來盡量減少的後遺症長新冠負擔在努力,一切只能讓時間來解答了,此外他也在該篇貼文下方說到,「希望這一篇不要打擊到太多人」。
(封面圖為示意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