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國內約46%染疫死亡個案在發病3天內死亡。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認為這是危險訊號,也顯示確有超額死亡狀況,除呼籲強化確診速度,病人也要有所警覺,才能儘早用藥。
▼國內約46%染疫死亡個案在發病3天內死亡。(圖/翻攝自pexels)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處於高原期,但死亡數已連2天創下單日新高,今年以來染疫致死率超過千分之1;截至6月9日為止,約有46%染疫死亡個案在發病3天內死亡,是否造成「超額死亡」,各界關注。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感染科權威黃立民今天上午在「神秘鼻腔透視巡迴展」衛教記者會前接受媒體聯訪表示,他認為疫情確實帶來超額死亡,因為根據染疫後病程,期待在染疫後一週之後才走到死亡這一步,但國內許多個案都在3天至5天內或一週內就死亡,這確實是一項危險訊號。
▼黃立民表示,疫情帶來超額死亡是一項危險訊號。(示意圖/東森新聞)
黃立民認為,儘管國內醫療量能很緊繃,但還不到不足的地步,分析染疫死亡較快可能有2原因,一是太晚診斷,以致無法在第一時間用藥;二是病患住院時,醫護可能為減少接觸,比較不容易在第一時間發覺患者的異常,希望儘可能將致死率降低到千分之1以下,從確診到醫院照護的流程仍有檢討的空間。
▼黃立民認為,染疫較快原因可能是醫護為減少接觸患者,不易察覺異常。(示意圖/東森新聞)
他強調,要減少染疫死亡率,有一部分要從病人本身下手,政府應呼籲病人對自身症狀有所警覺,儘速出來確診用藥;另外,民眾也應好好控制慢性病、肥胖等問題,維持正常生活作息,提升免疫力,否則一旦染疫不僅症狀較嚴重,COVID-19後遺症風險也較高。
黃立民也指出,曝露病毒量跟嚴重程度成正比,假設在路上跟人擦肩而過,因為病毒量少、得到的感染都比較輕微,但如果跟朋友連續好幾天近距離聊天、吃飯,一旦感染病毒量就大,呼籲還是要減少接觸。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