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讓生活方式出現改變,就連街邊攤商都有提供行動支付,降低用「現金」的機會,能減少和人接觸機會,達到防疫效果,但其實在中國大陸北京,連買菜都可以用手機支付。
把奶油注入鐵版,貓頭鷹造型雞蛋糕熱呼呼出爐,不過,攤車前貼滿貼紙,原來這裡可以用行動支付。
寧夏夜市攤商范弼凱:「怕錢幣上面細菌會影響食物,造成消費者可能有健康疑慮,所以我覺得執行電子支付對夜市攤商來說是好的。」
這讓街邊攤位不但維持食安,還能防疫,也讓結帳速度加快,還不會找錯錢。
寧夏夜市攤商范弼凱:「小姐,你雞蛋糕好了。」
東森新聞記者劉盈盈:「完蛋了,忘記帶錢包了,現在逛夜市就算是小攤子,沒帶錢包不能賒帳沒關係,還可以用手機來行動支付。」
東森新聞記者楊釗:「事實上現在在大陸,很多地方基本上都用手機支付,不用現金,像在這種傳統菜市場,你看,只要用手機支付,就可以買到菜。」
在北京逛菜市場,每一攤,都有機器讓你逼逼。
東森新聞記者楊釗 vs. 北京菜市場攤商:「用現金的嗎,現金的少。」
在大陸,大街小巷內,幾乎都能用手機付款,甚至連現金都很少出現,至於台灣,受到疫情影響加速轉向,非現金交易到今年3月底有11家專營、20家兼營電子支付機構,儲值卡像是悠遊卡等消費卡數,從前一個月1179萬張,來到1231萬張,增加52萬張,消費金額從52.2億元變成62.1億元,增加9.9億元,電子支付使用者從1653萬來到1674萬人,一個月增加21萬人,交易金額也從66.8億元變成84.1億元,增加17.3億元。
因為疫情,要降低接觸機會,也刺激了發卡量,八角形的台鐵便當也出現立體Q版一卡通,擬真度相當高,後疫情時代,讓生活方式也出現變化。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