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疫情大爆發,自4月28日起,連續5天單日確診破萬了,其中有中、重的案例也增加一些,昨(2)日有一名20多歲女性為重症,不僅打過3劑疫苗,本身也沒有任何慢性病史,也讓外界擔心不已,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說明,該案例可能是合併細菌感染的情況,機率僅約萬分之5。而指揮中心也於今日記者會宣布新增25例中重症、5例死亡。
▼今日新增2萬3102例本土確診。(圖/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3,13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102例本土個案及37例境外移入(14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5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1例女性,年齡介於7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16日至4月30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9日至4月30日。
這5名死亡案例均未施打疫苗、有慢性病史,其中一名70多歲男性在家中突然失去意識,緊急送醫後搶救無效,到院後採檢確診,死因為新冠病毒感染、敗血性休克、心肌梗塞等。而中重症則增加25例,其中中症為18人、重症為7人,一名40多歲婦人已施打2劑疫苗,患有糖尿病、慢性肺病等,目前因為新冠肺炎引起呼吸窘迫,目前使用非侵襲式呼吸器與瑞德西韋治療當中。
▼新增25例中重症。(圖/指揮中心提供)
昨日公布7名重症個案,其中1例重症為年僅20多歲的女性,本身無慢性病史,且已完整接種3劑疫苗,結果染疫不到1週迅速轉為重症,引發外界擔憂。羅一鈞說明,該案4月26日出現發燒、腹瀉症狀,到醫院PCR採檢確診,醫生評估為輕症,因此返家進行居家照護,3天後腹痛、嘔吐惡化,29日再度就醫,因血壓偏低、腎功能異常住院,入院隔天突然意識改變,呼吸窘迫,因此緊急插管接呼吸器,檢查發現有新冠肺炎併呼吸窘迫與敗血症症狀,目前入住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與瑞德西韋治療。
羅一鈞指出,目前年齡層20多歲的確診個案已累積約2萬例,出現中重度症狀有12例,比例約在萬分之5、萬分之6,「雖比例低,但染疫本來就不能掉以輕心,尤其這名個案有合併較嚴重的上吐下瀉與腹痛,及脫水的情況,提醒民眾居家照護期間要注意水分補充,症狀變化時跟遠距醫療團隊聯繫,以進行醫療評估。」對此,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表示,沒有個案的詳細資料,很難直接分析,「不過,細菌感染可能導致敗血症、休克、急性腎衰竭,由於個案是女性,推測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
▼目前仍多為無症狀、輕症。(圖/指揮中心提供)
近期不少醫院都出現院內感染,網路上就有消息傳出,現在醫療院所的篩檢方式是,只有護理人員、病患、住院醫師要篩,主治醫師不用篩檢,「因為就不會確診」,陳時中對此僅表示,還是希望大家若確診能提早休息,避免傳給太多人。
▼近期網路上傳出不少醫院的主治醫師不用篩檢,陳時中也對此做出回應。(示意圖/東森新聞)
陳時中也舉出美國目前的狀況表示,當地民眾最後已經不快篩,想做PCR就去、不想做就在家休息5天,5天後戴口罩就能出門。至於國內未來有沒有可能取消居隔計畫?陳時中鬆口,若要實施就要看第三劑的施打率,並強調,染疫一段時間後就會走上共存,台灣目前正往這條路走,呼籲民眾顧好自己的衛生習慣是最重要的。
不過隨著本土診數一天比一天多,國人仍會相當擔憂,許多人只要出現相關症狀,就會衝到急診室進行PCR檢測,害怕自己可能染疫,但現在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呼籲,民眾應該要依照症狀來做調整,判斷到底需不需要來急診室,以免為了自己要PCR,「忘了有別人要CPR」。不要讓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過重,反而照顧不到真正需要急救的病人。
▼病毒已在你我身旁,所以最好防疫措施非常重要。(示意圖/pixabay)
面對不斷升溫的疫情,身旁已出現不少確診者,病毒早在你我身邊,目前最為重要的是,好好遵守防疫規定,戴好口罩、做好消毒,一起攜手度過這個難關,才能早日回歸日常生活。
(封面圖/翻攝自疾管署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