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本土疫情迅速上升,確診數也一天比一天多,不少民眾出現相關症狀,害怕自己可能確診,直接衝到急診室進行PCR檢測,不過就有醫師認為,應該要依照症狀來做調整,判斷到底需不需要來急診室,以免為了自己要PCR,「忘了有別人要CPR」。
▼醫師認為大家不要一窩蜂衝急診。(圖/東森新聞)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臉書上指出,「據說最近台灣有類似在急診室,等太久,病人失去了生命的救治。」醫師指出,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民眾一窩蜂的湧入醫院,導致急重症醫護人員burn out(過勞或精疲力盡),大約佔了49.3%到58%。
另外,日本也有研究指出,2020年新冠肺炎剛發生時,醫護人員的burn out佔了50%以上,隨著疫情起伏不定,急診或加護病房的醫護人員,隨著疫情第二波(30.8%)、第三波(43.1%),都會持續導致burn out壓力升高。
▼疫情爆發後,醫護人員過勞或精疲力盡的比例增加。(圖/東森新聞)
而黃軒醫師也透露,最前線的急診護理人員,受到burn out最嚴重,約是64%,接著是重症護理人員(56%)、呼吸治療師(55%),醫生則有49%,另外還有年輕的住院醫師,約是48%,也不亞於一般主治醫師。
因此黃軒醫師呼籲大家不要去擠急診室,因為在大家焦慮自己有沒有確診,到醫院做檢查時,很容易造成塞車情況,當然也會使醫護人員的工作負荷過重,有時候會看不到、照顧不到真正需要緊急救護的病人,而這些病人可能因為民眾要做PCR,不幸的錯過CPR,「不要只記住自己要PCR ,而忘了有别人要CPR」。
▼醫護人員工作負荷過重,可能照顧不到真正需要救護的病人。(示意圖與本文無關/pixabay)
至於要怎麼分辨自己是否要「視訊診療」,或是要直接送醫,黃軒醫師也指出,若兒童出現以下症狀可進行視訊診療,必要時再安排外出就醫:
1.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
2.退燒後持續活動力不佳
3.退燒後持續呼吸急促/喘或胸悶胸痛
4.持續性的嘔吐、頭痛或腹痛
5.超過12小時未進食或未解尿
▼兒童出現以上5症狀可進行視訊診療。(圖/東森新聞)
至於兒童若出現以下症狀,就要撥打119或緊急時由同住親友送醫:
1.抽搐
2.意識不佳
3.呼吸困難或有胸凹現象
4.唇色發白或發紫
5.血氧飽和度低於94%(如家中測出)
6.肢體冰冷合併皮膚斑駁、冒冷汗。
而大人則是出現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呼吸急促、皮膚/唇色/手指甲床顏色變黑,就可以考慮馬上去119,但其他狀況可以安排「視訊會診」。最後,黃軒醫師也指出,分艙分流不是專業人員的工作,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的,但不需要來急診室的人,可能擠掉真的危急、需要治療的病危病人。
另外,指揮中心今天也公布,為了紓緩急診篩檢人潮,因此各地方政府要加設社區篩檢站,並請急救責任醫院開設防疫(發燒)門診分流病人,而無症狀者則要快篩陽性才能採檢PCR,同時也鼓勵基層診所投入提供採檢服務。
▼指揮中心宣布紓緩急診人潮的應變作為。(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