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菸品」迅速成為吸菸者的另類選擇,但至今仍處於「無法可管」的窘境。(示意圖)
《華燈初上》第三季即將上映,劇中80年代讓演員人手一菸的設定,引起網路社群熱議。1997年號稱全球最嚴格的菸害防制法在台灣上路後,室內抽菸的景象也漸漸絕跡;但在政府將「紙菸」嚴格納管的同時,加熱菸及電子煙卻一直處於無法可管的窘境。日前行政院提出修法草案,是政府首次正視新興菸品這個議題。
台灣社會對於「抽菸」的要求日益嚴苛之際,近年「新興菸品」迅速獲得不少吸菸者的青睞,從調查來看,原因包含健康考量、戒菸、便利性等,加熱菸與電子煙已經是台灣消費習慣的「既存事實」。如今新興菸品在台灣發展近10年,當它出現在你我身邊時,我們必須更了解它。新興菸品可分為「加熱菸」和「電子煙」兩種,和傳統紙菸不同之處在於產生煙霧的原理不同。「加熱菸」和「傳統紙菸」原料含有菸草成分;而在成癮性、二手菸和致癌物方面,則是三者皆有。
英國醫學期刊2018年指出加熱菸品排放有害物質較傳統菸品低62%,懸浮微粒低75%;英格蘭公共衛生署2020年研究指出電子霧化器產品具有顯著減少傷害的潛力,與傳統紙菸相比毒性減少了95%。但其需要建立的前提仍是,「新興菸品」並不是完全對健康無害的產品且仍具有成癮性,當前也仍有不同意見討論中。行政院日前通過菸害防制法修法草案,全面禁止電子煙、加味菸並納管加熱菸,目前美國、英國、日本及南韓等,許多先進國家開放電子煙或加熱菸,也是考量讓民眾可選擇危害比較小的商品,並有效降低吸菸者趨勢。
就菸害防制而言,完全杜絕菸品、徹底遏止私有交易,是最完美的終極理想。然而,現實的狀況是世界上仍有吸菸需求,因此菸草減害(Tobacco Harm Reduction)這個菸害防制觀念被正式提出,主要目的為強化菸害防制作為,減少菸草產品對人體健康、社會環境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