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疫情已進入第三級警戒,將嚴格要求民眾務必配戴口罩以避免傳染,違規者最高可處1.5萬元罰鍰。但有網友發現,在疫情記者會中的手語翻譯員臉上卻是沒有口罩,和其他戴口罩的官員形成明顯對比,因此在PTT論壇上Po文提問「手語老師為什麼不用戴口罩?」引發熱議。沒想到竟釣出專業的鄉民回應,就連台灣聾人團體也特地發出聲明,得知真相後讓不少人直呼「長知識了」。
「手語老師為什麼不用戴口罩?」一文在PTT掀起討論,有一名網友回文表示,自己是一名聾人,對於經常在各種網路影片或直播留言看到其他人問「為什麼手譯員一直不戴口罩」,他強調:「不戴口罩不是因為故意不戴!而是跟整張臉部呈現怎麼樣的表情有關,同時代表語氣張力」。
該名網友指出,像是喜、怒、哀、樂的基本表情,在張力上是偏比較輕描淡寫或是比較浮誇強烈,除了用眼神示意,要呈現「喜」的表情,嘴巴一定是微笑;呈現「怒」的表情時,嘴巴一定是下垂,「如果被口罩遮住一半了,我們以手語為主的聾人就不知道他是在高興或在生氣了。」因此手譯員在用手語轉譯說話者的語氣抑揚頓挫,要用臉部表情去表示。
此外,該網友也特地澄清,在記者會上比手語的不叫做「手語老師」,他們有正式的名稱叫做「手語翻譯員」,「手語老師是教手語的老師,還請大家不要叫錯了」。
他文末也附上台灣聾人聯盟針對此事造成手譯員的困擾,和全台20個聾人團體共同發布了一篇聯合聲明,內容指出在疫情記者會的現場,人員皆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有透明隔板,手譯員依其專業評估現場為安全狀態,才拿下口罩執行翻譯工作。
▼台灣聾人聯盟與20個團體共同發布聲明,澄清手譯員工作的情況,並呼籲保障手譯員的健康安全。(圖/翻攝自台灣聾人聯盟)
台灣手語研究發展協會邵清立理事長表示,手語為視覺語言,表情猶如口語的語氣詞或聲調的高低起伏,若臉部被遮蔽,聾人無法讀取完整訊息。
而針對手譯員的工作安全,台灣聾人聯盟李鴻源理事長希望各縣市有手語翻譯員的場合,務必提供手譯員安全工作的環境,「確實執行防疫生活規定,只要環境安全,手譯員就能提供專業的服務。」他們也呼籲衛福部將手譯員列為疫苗的優先施打對象,以保障手譯員的工作健康。
對於聾人網友的專業分享,讓許多網友對手語翻譯,有了更多認識,紛紛留言直呼「感謝科普」「長知識了」「感謝原po的解說」,但還是有人質疑,那這是否代表聾人在外溝通也可以不戴口罩?原po則澄清,聾人一般在外還是會因為習慣和政策而戴上口罩,這篇文僅是針對手譯員沒戴口罩的原因來做解釋,而非指一般聾人與聾人或聽人用手語聊天的情況。
延伸閱讀
【全台三級警戒】台大醫護0確診 蘇怡寧醫師:一起守住台灣醫療長城
【全台三級警戒】「清空宿舍」要住宿生返鄉惹議 北市大回應了
【全台三級警戒】6遊客不戴罩「半夜上阿里山喝茶」 阿管處怒公布影像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手語老師為何不戴口罩」引熱議 網曝真相:長知識了
由《鏡週刊》授權提供。
(封面圖/翻攝自CDC YouTube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