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區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因為藻礁生態議題,環保團體發起公投,經濟部特別說明,接收站已經避開藻礁區,將範圍大幅縮減,同時不建議將開發案遷移到台北港,因為光是拉管線、蓋儲槽就要花上11年,會嚴重影響供電時程。
中油在桃園大潭的天然氣第三接收站,藻礁公投議題持續發燒,經濟部特別進行說明,除了避開藻礁區,更大幅縮減馬政府時代規劃的90%,面積從232公頃變成23公頃,不過還是有環團提出質疑,為何天然氣接受站,一定要設在大潭藻礁區,而不是移到台北港。
經濟部政務次長 曾文生表示,其實居民反對到台北港去興建天然氣的接收站,它需要重新做環境影響評估的調查,環評會審查完以後,我們如果開始圍堤、造地、填土,填完土開始蓋儲槽,這個時間我們估算起來,最少最少可能要11年。
評估現有的大潭電廠位置,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使用的是18年前已開發的既有填地,如果要另外接海管或是陸管到台北港,要拉長達40公里的管線,對環境也未必友善。
經濟部政務次長 曾文生表示,我們是在民國107年通過環評,我們要在民國111年底能夠蓋好這個儲槽,要把握這個時間,讓天然氣能夠準時地供應。
以增加燃氣的方式來減少燃煤,為的就是要減碳少空污,但若停擺或延遲,也會對供電造成影響,要如何與環保生態達到平衡成了最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