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C森談/王信輝/《複身犯》— 概念先行,執行跟不上的驚悚懸疑類型片

聽新聞

去年到今年為止,台灣電影創作類型百花齊放,《逃出立法院》、《怪胎》、《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消失的情人節》、《親愛的房客》、《無聲》、《孤味》、《同學麥娜絲》、《腿》等,品質或有高低,成果也見良莠,但這股豐沛的創作能量,顯現台灣開發更多元影視作品的可能性。其中最具好萊塢商業模式的懸疑、驚悚、科幻類型,前有春節檔的《緝魂》,接著就是《複身犯》。《緝魂》講的是「以魂易魂」,《複身犯》則是「借屍還魂」。

《複身犯》一開始鋪陳就是懸疑式佈局,一輛疾馳在無人鄉鎮路上的中巴,途中一人上車加上司機共五人,卻突然在翻車爆炸後喪命。另一方面,發生多起誘拐綁架兒童社會案件,不是發現撕票屍體,就是從此消失無蹤,最近一件是議員之子遭綁架,警方壓力極大,追查後發現線索,直指綁匪就在爆炸的中巴上。

 

▼在刑警頭和博士問案中,必須判斷此時是誰的意識。(圖/翻攝自複身犯 Plurality 臉書)

 

為求破案,警方和博士(張榕容 飾)合作,採用發展中最新科技技術,將車上五人的意識,注入一名死刑犯植物人腦中,借屍還魂問案,追查兇嫌找尋失蹤兒童下落。整個故事的企劃概念和架構,的確是大膽而富新意,五個人的意識分別在死刑犯身上清醒,台味司機(林哲熹 飾)、自我任性想尋死的女孩(王淨 飾)、中年房仲商(陳以文 飾)、被帽子遮住半張臉的神秘年輕人、只見背影的中途上車乘客,在刑警頭(李銘忠 飾)和博士問案中,必須判斷此時是誰的意識,而且每個清醒意識的回答都是避重就輕,只陳述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導演此時製造電影《羅生門》各說各話的第一層效果,警方如何抽絲剝繭,突破各個心房。

 

▼五個人的意識分別在死刑犯身上清醒。(圖/翻攝自複身犯 Plurality 臉書)

 

導演再製造《東方快車謀殺案》式的第二層效果,五個意識中誰是兇嫌,誰是共犯?兩個、三個、四個、還是通通有份!甚至在五個人意識注入後,喚醒原來已呈現植物人狀態的死刑犯意識,在六個意識中,刑警頭採取遠交近攻策略,和認為其中清白的一人聯盟,讓他在腦中意識幫忙查案,對釐清案情有幫助?還是請鬼抓藥單。

 

▼為求破案,警方和博士合作,採用發展中最新科技技術,將車上五人的意識注入一名死刑犯植物人腦中。(圖/翻攝自複身犯 Plurality 臉書)

 

劇情的設定相當有意思,可以進行多重情節的翻轉、突破,和意料之外的推演,可惜的是角色的刻畫稍嫌不足,參與犯案者的行為動機,缺乏更為合理的說服力。刑警頭和博士兩人的演繹方式也流於刻板,一個三不五時吼叫一番,飾演博士的張榕容的秘密,未有更妥善的運用,內心的掙扎也好,或是深沈的算計也罷,都是會演戲的張榕容可以發揮之處,浪費演員和演技。楊祐寧一人分飾多角,在多重人格切換上的拿捏,亦正亦邪上的演出,的確看得出付出和水準。

 

雖然部分情節顯見不合理鋪排外,不過導演和製作團隊也展現強烈的企圖心,飛車追逐即是一例,追逐戰一向是西方電影強項,甚至香港也有可觀之處,但是本片的飛車追逐,尤其是在配樂方面,似乎和整體電影建構出的氛圍有所落差,另一方面是非戰之罪,應該是礙於預算,本片無法像《玩命關頭》、《變形金剛》可以撞的盡興,撞好撞滿。還有在電腦動畫呈現上的不夠細緻,也看得出預算有限的量力而為。

 

雖然電影缺點,有編導上的不足和力有未逮,也有經費的限制和經驗上的缺乏,不過《複身犯》是導演和團隊對類型片的大膽嘗試,對台灣電影製作環境也是經驗上正面的累積。

 

(封面圖/翻攝自複身犯 Plurality 臉書)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複身犯 電影 懸疑片 東方快車謀殺案 驚悚片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