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牛津AZ疫苗最快2月底就會抵台,但國外卻頻傳有醫護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就有專家擔心國內會出現醫護拒打潮,引發外界討論。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研究顯示,AZ疫苗接種第一劑的效力可以達到76%,而AZ疫苗在多項副作用出現頻率都比BNT/輝瑞及莫德納疫苗為低,且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低於年輕人。
陳時中今(23)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食藥署核准AZ疫苗原建議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4周至12周,但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22日審查同意,未來AZ疫苗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間隔最少要8周以上。陳時中說明,之所以會做出這樣的修訂有2個原因,根據AZ最新公布研究結果,AZ疫苗接種一劑保護力達76%,若第二劑接種延長到12周,保護力則可提升到82.4%,「間隔越長,效果越好」,雖然這不算是大規模研究,但是新的研究結果。
陳時中也進一步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2月10日公布疫苗接種建議為間隔8到12週,這是根據他們發表疫苗效力和時間間隔新的策略變化,未來會持續監測國外最新資訊,了解怎樣施打才能讓效力最高。
▼3廠牌疫苗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圖/指揮中心提供)
針對疫苗施打後可能會產生的副作用狀況,陳時中也公布包含AZ疫苗、BNT/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等3款疫苗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其中AZ疫苗在頭痛項目頻率為52.6%,比BNT/輝瑞疫苗的55.1%及莫德納的64.7%都低;至於在發燒項目中,AZ疫苗在接種後出現發燒的比率是7.9%,BNT疫苗則有14.2%的人在施打後產生發燒的副作用,而莫德納疫苗則是15.5%。在各項一般副作用中,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發生頻率都是3款疫苗中最高。此外,一般副作用發生頻率,年長者發生頻率低於年輕人;腺病毒載體疫苗(如AZ)的第一劑高於第二劑;mRNA疫苗(如BNT/輝瑞、莫德納)的第二劑高於第一劑。
▼首批AZ疫苗最快2月底就會到貨。(示意圖/東森新聞)
另外一方面,陳時中日前表示,因應全球疫情往下降,未來疫苗、防疫將成為全世界關注焦點。他以全球個案數說明,去年11月底全球確診個案為6200萬人,短短55天內全球增加3800萬例,到了今年1月個案已突破1億人,此後的1個月僅新增1000萬例,顯示疫情大幅往下降。陳時中指出,目前台灣相較其他國家,接種疫苗時程雖然比較晚,但晚打有利也有弊,陳時中說,弊的部分是等待期變長,利的部分則是可以觀察疫苗在各國的施打成果、不良反應、有效族群等。
陳時中說明,更重要的是,台灣由於確診個案少,對於疫苗安全性要求也比較高,避免因不良反應事件導致民眾害怕疫苗,這樣得不償失,因此也希望民眾耐心等待,因為安全有效才是政府努力的目標。陳時中也坦言,台灣整體預計購買的新冠肺炎疫苗量約落在3000萬劑至4500萬劑,目前已透過國際間管道買到1981萬劑,加上國內2家疫苗廠各有1000萬劑,BNT若談成再增500萬劑,大概最多就是4500萬劑。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