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16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頒獎典禮

聽新聞

生技醫藥產業,是臺灣未來科技產業發展的重點,尤其在今年COVID-19的影響下,臺灣的醫藥科技研發能量,逐漸在國際間嶄露頭角。永信集團專注本業,重視研發、堅持品質,行有餘力積極回饋於社會公益。尤其,厚實國內醫藥科技研發工作、鼓勵醫藥科技人才之發展,始終為永信集團關切之議題。

 

永信集團創辦人 李天德榮譽博士自2005 年設置「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今年已邁入第十六屆,歷年累計233位得獎人次。該獎項對醫藥研發能量之激勵、醫藥人才發展之培育,獲得國內外學術界重視與肯定;歷屆獲獎人更各在生技醫藥領域上,發光發熱。

 

本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延續此優良傳統,經初、複審之嚴謹審查程序,選拔出 11 位傑出得獎人-卓越醫藥科技獎 2 位、青年醫藥科技獎 4 位、傑出論文獎 4 位、東南亞傑出論文獎 1 位。

 

 

「卓越醫藥科技獎」得主-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吳世雄博士,主要致力於醣質的合成、分析、化學反應及結構。近年來,他發現具有嚴重抗藥性,且對老年人、慢性病病人之健康構成嚴重威脅的鮑氏不動桿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其Pseudaminic acid (Pse),為主要的免疫分子,他進而分離出一酵素可水解Pse,以研發醣質疫苗,期望藉此預防並對抗院內細菌的感染。此外,他從牛樟芝、黑木耳分離出具免疫力的多醣體,這些研究成果證明微生物及植物的醣分子具有調節免疫的功能。他也從臺灣本土的真菌分離出新的化合物,證明它有毒殺癌細胞的能力;研究兼具基礎與臨床價值, 為傑出的化學生物學家。

 

另一位「卓越醫藥科技獎」得主-中國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所洪士杰博士則研究再生醫學及幹細胞治療的策略。其主要研究於mesenchymal stem cell(間葉幹細胞),研究幹細胞在低氧情況下的優化機轉,研發成果可運用於傷口癒合、血管新生、異體移植等臨床狀況,這些研究不僅發表於頂尖雜誌,更擁有7項專利,並已成功技轉給生技公司進行間葉幹細胞的異體移植之臨床試驗;這是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首次獎勵幹細胞的研究學者,代表生醫藥界發展的新方向,具有特殊的意義。

 

「青年醫藥科技獎」的四位獲獎者分別為:研究頑固型憂鬱症之核心致病機轉的臺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醫學部社區復健科科主任李正達博士;運用整合性基因體、病毒與環境流行病學研究消化系統癌症風險、預測及精準醫療的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李美璇博士;開發可調節腫瘤微環境之奈米藥物/基因載體系統的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教授陳韻晶博士;以及研究神經科學中動作控制理論及相關疾病的臺灣大學醫學院藥理學科暨研究所助理教授潘明楷博士。

 

 

「傑出論文獎」共有五位年輕且表現優異的得獎者,包括:(時任)中央研究院施柔合博士、國立清華大學許如秀博士、國家衛生研究院黃靖凱博士、(時任)臺北慈濟醫院劉津秀博士,他們分別在癌症研究、再生醫學、抗生素開發及僵直性脊椎炎有傑出的研究成果並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其中一位則為來自馬來西亞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的Premanand Krishnan 博士,以獎勵他在indole alkaloid 藥物開發上的貢獻。他們皆展現了豐沛的研究能量,研究成果均刊登於頂尖國際期刊,實屬後起之秀。

 

永信李天德醫藥基金會以促進醫藥相關學門之教育與研究為宗旨,於2004年由永信集團創辦人 李天德榮譽博士成立;而為厚實國內研發能量、獎勵醫藥科技優秀人才,自2005 年設置「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今年已邁入第十六屆。其中「卓越醫藥科技獎」旨在獎勵醫藥領域傑出研究學者,對醫藥科技發展有實質貢獻者;「青年醫藥科技獎」則為鼓勵年輕學術菁英持續投入醫藥科技研究;「傑出論文獎」則為拔擢優秀研發人才,鼓勵博士生未來從事醫藥科技研究工作之發展。另為能將獎勵卓越、提攜後進的精神,擴展至東南亞國家之醫藥學研界,故於2014年增設「東南亞傑出論文獎」。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