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長陳時中今天說,健保費應該要調,改革要從大結構面討論,不要喪失社會保險、量能付費精神,但調整牽一髮動全身,須嚴肅面對。對此,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表示,陳時中不做,也沒人敢做了。
陳時中16日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需面對調整健保費用的問題,且對提高就醫部分負擔持保留態度,因調高部分負擔不利貧苦人家,違背健保基本精神。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資料,健保安全準備金目前約新台幣1000億元,若明年沒有調整健保費,到明年底,安全準備金將低於1.5個月,到2022年則是幾乎用光。對此楊志良今天表示,錢不夠是確定的,現在人口結構是倒三角形,生產人口越來越少,看病的以老人居多,不管怎麼調整,都是由工作的人承擔,就像勞保一樣,年輕世代繳的錢給年老世代用,若再調整,可能引發世代衝突。
不過針對陳時中現在提出調漲健保費,楊志良仍表示肯定,面臨人口老化,以節省的方式對於健保收入很有限,加上疫情影響,經濟狀況不是一年就可以恢復,此時調整保費,會有很大的挑戰,但陳時中敢提出來,肯定是對的,陳時中不做,也沒有敢做了。
陳時中下午在疫情記者會回應健保議題時說,健保調整是牽一髮動全身,每一個環節互相連動的嚴肅議題;以往相關論壇、健保署、健保會都會有相關討論。陳時中表示,整體來說健保費應該要調,希望從大的結構面討論,不要喪失社會保險、量能付費的精神,要以怎樣讓健保制度更完整、健全的角度思考。根據專訪內容,陳時中提到,若真要提高部分負擔,初步構想應是計算民眾一年平均就醫次數並訂出上限,如平均10次,第11次起拉高部分負擔,且要有配套,排除重大傷病、中低收入戶等弱勢族群。
(封面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YouTube、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