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連16個月地震次數偏少 恐無釋放壓力

聽新聞

位在地震活耀地區,台灣地震頻繁,但是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資料顯示,從前年9月開始,已連續16個月的地震總次數低於平均值,根據以往紀錄,地震次數偏少,大地震機率提高,不過地震測報中心說,現在還沒有出現異常,請民眾不用過度恐慌。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2018年,0206花蓮大地震餘悸猶存。


每隔一段時間,台灣就會發生地震,氣象局特別做出統計,平均每個月,顯著有感地震大約10.3起,小區域有感地震40起,兩者加起來應該有50起。

 

▼一連16個月,有感地震次數低於50起。(圖/東森新聞)

 

不過從2018年9月開始,有感地震總數,有如溜滑梯般急速下滑,一連16個月,有感地震次數低於50起,特別的是去年7月,顯著有感地震次數還掛零。


創下從2000年開始,有統計紀錄以來的首例,難免讓人想起,20年前的921大地震之前,有連2年,地震次數,低於平均值。


2018年0206花蓮地震之前,也有一年半,地震平均數偏少。推測壓力沒有獲得釋放,後續出現大地震機率,也會大幅增加。


地震測報中心課長廖哲緯:「去年7月沒有顯著有感地震,確實是比較特殊的狀況,但是其實以時間軸來看,因為年月這個是我們人,自己去切出來的時間端,所以我們還是要以,長期的情況來看。」

 

▼地震測報中心課長廖哲緯。(圖/東森新聞)

 

原來時間要拉長遠看,地震測報中心,強調地震除了要看每個月平均數量,還要看規模。


地震測報中心課長廖哲緯:「每差一個規模,它能量會相差32倍,像我們過去來說,變少的是規模5以下地震,事實上規模5到6之間的,數量是有比平均多一些,所以整體能量來看,它是沒有異常現象。」


以目前科技來說,沒有辦法做地震預測,地震次數偏少,也不是地震的唯一前兆,民眾不必過度擔憂,由於台灣位在地震活耀區,無論如何還是要加強防震觀念,隨時做好準備。

 

▼目前科技無法做地震預測,民眾還是要加強防震觀念。(圖/東森新聞)

 

(封面圖/東森新聞)

警訊 地震 次數 釋放 壓力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