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女裝品牌萎縮,不過古著經濟正在漸漸發酵,尤其南西商圈,近年來開了快20家古著店,業者收購70年代到90年代仍保存良好的衣服轉手販售,因為風格獨特,獲得許多年輕人青睞,聚集經濟也成了讓商圈新特色!
▼近年來古著店一家接著一家開。(圖/東森新聞)
暖色調裝潢,古著店裡,客人翻找想要的復古服飾,架上二手衣大多是70到90年代的日系古著。
民眾:「可以嘗試很多大膽的搭配,就例如說你會看到很多花紋,那是你可能,甚至你從來沒有看過的風格。」
澳門旅客:「我就是喜歡他的連身裙,就是比較古典的有歐美風。」
連國外的遊客也到南西商圈古著店尋寶,大花襯衫到長版大衣,或是稀有的印地安風格、縫製外套,都是30到50年前製造。
▼業者收購70年代到90年代仍保存良好的衣服轉手販售。(圖/東森新聞)
店員:「像包括早期的話,可能連鈕扣設計都會有特別去搭配過的,就是很別緻,而且是專屬於他自己的。」
二手衣整理過後,反而變稀有風格,另一家走美式風格的古著店,退色的絲質外套,在老闆眼中卻是有價值的非賣品。
古著店老闆:「因為以前染料技術,比較沒這麼好,那太陽曬過之後很容易退色,所以它從黑色,可以看它退成像是咖啡色樣子。」
擎天崗美軍紀念服,從美國找到帶回台灣,也有上萬元價值。
隔著一條中山北路,古著店近幾年來越開越多家,業者估計已經直逼20間。
古著店老闆:「現在景氣比較差一點,大家覺得這東西我丟掉可惜,那如果說可能遇到同好或願意接手的人,他可能換點現金回來也沒有什麼不好。」
▼古著因為風格獨特,獲得許多年輕人青睞。(圖/東森新聞)
1920年代到1980年代,舊衣服從早期的西門町到如今的東區、中山區,近3年古著店一家接著一家開。
對部分消費者來說,風格跟價格比新衣服高,也讓古著的聚集經濟成了商圈新特色。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