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熊本縣14號凌晨發生芮氏規模6以上的地震,已經對當地造成不小的傷害,沒想到更嚴重的還在後頭,16號凌晨規模7.3的地震,才是這波地震中的主震,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類似這種主震變前震的狀況很少見,機率約5%,五年前日本311大地震,也是同樣的狀況,通常同一地震序列中,還是會以規模最大的來定為主震。
地震發生第三天,主震才出現,顛覆過去主震後都是餘震的印象,這回原本以為的餘震變成主震,更早之前發生的被視為前震,形成前震、主震加餘震的例子。
地震專家解釋這跟地震序列中規模大小有關,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那這個地震序列把它排起來以後,規模最大的那個就稱為主震。」
熊本大地震不只造成城牆倒塌,市區瓦斯管線破裂、爆炸起火放眼望去滿目瘡痍,從三次地震規模來看,16號規模7.3,已經超過14號晚上規模6.2的地震,所以被稱為主震。
在同一系列地震中,規模最大者稱主震,如果兩次規模相當就以先發生者稱之,再以此區分前、餘地震。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五年前的311大地震引發海嘯,對日本東北三縣造成巨大傷害死傷慘重。當時從3月9號開始,就出現規模7.2 地震,民眾以為主震已經發生,直到3月11號又爆發規模9.0地震,時就是在同一地震帶,以規模最高的地震當作主震,之前發生的不論少次都是前震。
台大地質所教授陳宏宇:「因為距離相距比較遠,所以大家認為可能從日本到台灣這個地區碰撞的形式特性不一樣,所以它的關連性不大。」
氣象局地震中心主任郭鎧紋:「如果是(規模)7.3的話,(相當於)46顆原子彈。」
16號凌晨發生在熊本的地震,距離震央1204公里的台灣也測出震波,但沒有感受到明顯震度,因為距離遠專家推測,不會誘發台灣的斷層活動。
只不過在7.3地震後會不會再出現更大地震,因為無法事先預測,只能提醒當地民眾多加留意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