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毒(HIV)是專門攻擊人類免疫系統的一種病毒,主要經由血液、或含血的液體、或有高濃度愛滋病毒的體液,如精液、前列腺液、陰道分泌物、母乳的交換,達到傳染的目的。如果患者隱瞞,醫護人員站在第一線面對未知風險,將毫無保障。一名女護理人員,將她的臨床經驗PO網,希望醫護人員在給予病人良好的治療環境外,自己的生命安全也能獲得保障。
根據《鍵盤大檸檬》報導,原PO在她的臨床護理經驗中,遇過一位20歲出頭的年輕男子,因不明原因高燒長達兩週,伴隨疲倦、皮膚發疹、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為了更深入的檢查,安排他住院治療。男子是原PO主要照顧的病人,詢問相關資訊時,並沒有病史或遺傳疾病,唯獨問到性伴侶的問題時,眼神不安、有點不知怎麼回答,避重就輕的帶過問題。之後做了一整套血液檢查,包含愛滋病毒、梅毒等特殊血液檢查,並在徵求男子的同意後,篩檢愛滋病毒,當時男子沒有太多反應,因此護理人員們也沒想太多,覺得只是為了找出發燒確切原因而做的檢查。
▼示意圖,與當事者無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報告很快就出來了,專科護理師告訴原PO:「妳那位病人HIV-positive(愛滋病病毒陽性),他一定對我們有所隱瞞!」聽到消息後,醫護人員立刻將他轉至6樓單人病房,醫生、專科護理師還有原PO也一起到了病房,男子才坦承他進行性行為時都沒有採取安全措施,因為「最近出現發燒、疲倦等症狀,多次就醫沒有結果,才懷疑自己得了愛滋」。醫生對男子說因為他刻意隱瞞,「會讓照顧過你的醫護人員都面臨感染風險」,而且男子的所有伴侶都必須接受檢查。
而照顧過男子的醫護人員都不免擔心自己是否被感染。雖然治療期間沒有被針扎,也沒有接觸男子體液,但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治療,醫護人員等於暴露感染病毒的風險中。文末原PO也呼籲,「如果每個就醫的患者,都能將對醫護人員的坦承視為就醫的基本責任,且各地應加以宣導,定能預防醫護人員成為不必要的犧牲品。」
愛滋病毒(HIV)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AIDS)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一個人感染愛滋,會稱他為愛滋感染者或帕斯堤(Positive),但若到愛滋發病,變成AIDS患者,才會說他是愛滋病患。歐美國家及台灣已經把愛滋病界定為慢性病,雖然無法根治,但經由抗愛滋病毒合併療法(俗稱雞尾酒療法),可以有效控制愛滋病毒。雖然世界各地尚未研發出根治愛滋病毒的藥物,但是只要依照醫師的吩咐定期回診且按時服藥,可以有效抑制體內的病毒量,並且改善免疫功能,幾乎可以跟正常人一樣生活。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