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逾千人遭蛇咬!救命功臣竟是蛇和馬

聽新聞

台灣每年超過千人遭蛇吻,得靠血清救命。功臣是一窩台灣毒蛇和血清馬,牠們忍受痛苦,血清馬因培養雙價血清皮膚化膿出血。專家提醒,民眾應注意防蛇,珍惜資源,減少動物受苦。

 

⚾世界棒球12強⚾更多精彩報導
 

近日氣溫炎熱潮濕,蛇類活動增加,甚至在台北市都有眼鏡蛇現蹤。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400人被毒蛇咬傷,若沒有血清救援,致死率達6%,疾病管制署是台灣目前唯一生產供應抗蛇毒血清機構。

 

製作抗蛇毒血清的最大功臣,是衛生福利部養在台北市南港區約200隻的台灣6大品種毒蛇,以及養在屏東國家免疫馬匹畜牧場的66匹血清馬。

 

疾管署日前開放記者參觀養蛇室,依據不同種類毒蛇喜歡的生活形態布置蛇窩,如赤尾青竹絲喜歡在樹枝活動,窩裡就會擺上樹枝讓牠們有空間纏繞;蛇都怕干擾,窩裡也都會放遮蔽物,讓牠們能較安心。

 

台灣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與百步蛇;神經性毒的飯匙倩(俗稱眼鏡蛇)與雨傘節,以及兼具出血和神經毒的鎖鏈蛇。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鄭雅芬日前受訪表示,蛇毒成分各不相同,製作血清必須採本土蛇種。採毒時,為確保蛇毒品質,採毒罐要放在冰桶上,蛇必須忍受低溫採毒的痛苦,每次採完毒都會變得比較虛弱。

 

鄭雅芬說,但隨採毒技術愈來愈人道,沒有毒蛇會因採毒喪命,且每條毒蛇一年只會採2到3次毒,牠們飲食也是昂貴的高級無菌鼠,盡力維護牠們的生活品質。

 

採完蛇毒後,要真空凍結乾燥成粉末,存放待用。使用前再將粉末回溶,過濾去除細菌雜質,留下蛇毒抗原,打到血清馬身上。但有些蛇毒毒性太強,打到馬匹前得先經減毒處理,才能減輕馬的負擔。施打時也要逐漸增加劑量,不能貿然一次打入,以免馬中毒太深。

 

當馬身上的蛇毒抗體足夠時,就會採血,每次約收4到5公斤血量。採完血後,血液靜置隔夜,分離出血漿和血球,再把血球輸回馬身上,讓馬休息1個月,給予營養品。每匹血清馬每次的培養抗體過程約4個月,每年每匹馬約可採2到3次血。

 

疾管署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製造科科長謝文欽受訪時說,血清馬剛開始接受蛇毒注射的前3至5天最不舒服,馬看起來會意興闌珊,但之後就會恢復活力,跟正常的馬一樣。蛇毒注射也會每2週才加量,整個過程加5到8次,不會讓馬一下子承受太多。

 

考量台灣民眾容易被咬的毒蛇種類,蛇毒血清又分成雙價和單價。雙價血清如抗龜殼花及赤尾鮐蛇毒血清及抗雨傘節及飯匙倩蛇毒血清;百步蛇和鎖鍊蛇則是單價血清。

 

謝文欽說,製作雙價血清除了要將2種蛇毒打到馬匹身上,還必須加上佐劑,但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馬可能會產生較嚴重的免疫反應,皮膚會潰爛流膿、出血。

 

謝文欽解釋,雙價血清有其必要性是因毒理反應比較一致的蛇毒可放在一起做成血清,如龜殼花和赤尾鮐都會造成出血性症狀,民眾被咬時不一定可明確辨識到底是哪種蛇,如果只有單價血清,臨床判斷就會很困難,打錯了更會出問題。

 

本身也是獸醫師的鄭雅芬說,為了拯救人命,毒蛇忍受採毒之苦,血清馬也要對抗在身體中流竄的蛇毒,忍受皮肉創傷的痛苦,才能生產出一劑劑救命的抗蛇毒血清。呼籲民眾應做好防蛇工作,減少被咬的機會,也能幫忙減少動物受苦。

 

鄭雅芬表示,龜殼花喜歡躲在灌木叢、柴堆中,被咬的人多是腳部和腳趾受傷;赤尾青竹絲則喜歡攀附在樹枝,被咬者多是上肢、手指被咬。民眾若到野外或接觸自然環境應做好防護,穿長褲、包鞋,並打草驚蛇。

 

疾管署防疫醫師劉宇倫則表示,很多人有迷思,認為毒蛇的頭型是三角形的、無毒的是圓形。但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如飯匙倩和雨傘節在溫順的情況下頭型都是橢圓形。

 

疾管署推「毒蛇鼬獾咬傷救急資訊站」(https://bites.cdc.gov.tw/),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若民眾發現疑似毒蛇,可拿起相機拍攝並將照片上傳,透過該網站辨識毒蛇種類,也可提供醫師作判斷。

 


(封面圖/中央社)

 

血清 毒蛇 救命 咬傷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