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心臟」,因為腳通常是第一個被神經疾病影響的部位,加上距離心臟、脊椎最遠,身體會將血液優先送至體內各個臟器和大腦,而腳則是最後一個,所以當身體面臨威脅時,腳可能是第一個被犧牲掉的部位,因此,許多疾病的徵兆,都可能最先出現在雙腳上。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根據《網路溫度計》報導,美國加州足科醫學會主席、足病醫學博士Carolyn McAloon指出,如果腳的皮膚、指甲、知覺出狀況,恐是某種嚴重疾病的徵兆,若出現以下6種腳的症狀,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民眾需提高警覺,可藉由平時的觀察,盡早發現治療:
1.腳及腳趾頭無毛:循環出問題
Carolyn McAloon表示,腳上無毛可能是血流不足、沒有足夠的營養讓毛髮生長。假如發現腳毛忽然間變少,須儘快就醫確認腳部脈搏,是否心臟動力不足、使血液循環流不到腳部。
2.經常性抽筋:身體缺水或缺乏營養
經常發生痙攣,可能是身體缺乏營養,也可能是嚴重的循環與神經疾病,另外,缺水也是導致抽筋的原因,因此運動時,要隨時補充水分,以及鉀、鎂、鈣等礦物質,可緩解電解質缺乏造成的抽筋。
Carolyn McAloon醫師也建議,想要緩解抽筋不適,可將雙腳泡入溫水中,並將腳趾向上抬。如果症狀仍未改善,就可能需要由醫師進行檢測,以排除循環、神經受損等可能性
。
3.傷口難癒合:恐是糖尿病、皮膚癌
失控的血糖濃度會導致神經受損,使較小的外傷、疼痛在未被察覺的情況下發生,此時傷口受到感染,最嚴重恐截肢,Carolyn McAloon指出,難癒合的傷口也是皮膚癌的徵兆,因為黑色素瘤可能在身體任何一個地方出現,包括腳趾之間,所以腳也要納入皮膚檢查範圍。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4.腳部冰冷:甲狀腺功能減退
「甲狀腺空能減退症」是腳長時間冰冷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但許多年過40歲的人,可能完全沒察覺自己有甲狀腺機能減退的問題,另外,該症狀可能會出現掉髮、疲勞、突然體重增加、憂鬱等症狀,若有此問題,可以適量補充海帶等富含碘的食物,幫助恢復甲狀腺機能。
5.腳趾變大:痛風或發炎的問題
Carolyn McAloon指出,關節如果突然出現紅腫、發熱、疼痛等症狀,都可能需要立即的醫療處置,因為這些症狀可能的原因包括痛風、關節炎、感染或嚴重外
6.雙腳麻木:周邊神經病變、或是神經受損
雙腳麻木是「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之一,這種神經病變多半是因糖尿病、長期酗酒或化療副作用引起,如果是單腳麻木,也可能是長時間穿太緊的鞋子,導致神經瘤使腳、腳踝或背部神經受擠壓。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