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將至,老一輩常說「年關」象徵一種關卡,有很多老人家會因為沒辦法度過這些關卡而離開。根據統計,在清明、重陽和農曆過年這三個與長者息息相關的節日過後,死亡率相較於其他時節,確實有升高的現象。但由於這三大節慶剛好位處天氣產生劇烈變化的時候,而長輩的抵抗力通常較弱,生病也是在所難免,但一名資深的外科醫師也提到,節慶前後醫院人力不足的問題也是關鍵。
▼農曆春節是死亡率攀升的高峰之一。(示意圖/pixabay)
衛福部近5年來的國人死因統計年報中,每年1、2月,也就是農曆春節前後,確實是死亡率攀升的高峰,尤其在1月更為明顯,103年1月的死亡人數為1萬5505人、104年1月為1萬4781人,都是當年度死亡人數最多的月份。觀察衛福部的數據,可以發現國人的死亡高峰有三大波段,第一波位於農曆春節1、2月,4月清明節前後是死亡率攀升的第二波高峰,而重陽節前後的10月份則是第三波高點,完全與過去長輩的「老人家難過節慶前後」之說不謀而合。
根據《聯合報》報導,這三個大型節日正好碰到天氣轉變之際,從醫學學理上分析,氣候劇烈變化加上早晚溫差大,對上了年紀、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家來說,確實是一大負擔,也變得更容易生病。研究也顯示,氣溫過低或過高,都會影響到死亡率,且低溫也是長者最難熬的關卡之一,每當寒流來襲,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血管疾病都會成為常客,甚至連消化道出血潰瘍、攝護腺肥大、痛風等問題也可能找上門。
▼老人家在氣候變化之際更容易生病。(示意圖/pixabay)
除此之外,有資深的外科主任表示,醫院現在會受到一例一休的影響,且節慶前後更會因為輪休的安排,發生人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在三大節慶前後住院、開刀,風險會比平日來得高,也是老人家難過「節慶關卡」的原因之一。
(封面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