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是為你好」成負擔?心理師曝其中奧秘

聽新聞

文/許嬰寧 心理師  

 

「我叫你不要去你還去,感冒了吧!」

 

「好啊,我是關心你,你都不聽我的」

 

「如果你不想聽我的話,以後就別怪我不關心你!」

 

「你嫌我煩就是了,那隨便你!」

 

當你覺得好意不被接納…換來的是…

 

 

「我的狀況我自己知道!」

 

「你自己還不是喜歡逞強!」

 

「講話一定要這麼極端嗎?我有逼你關心我嗎?」

 

「我又沒有嫌你煩,話都是你在講!」

 

當你感受不到你要的關心,剩下只能反擊…

 

一個不擅長言語表達關心的人,遇到了不喜歡被人控制和硬性規定的另一半,關心突然變成像是一種權力拔河。關心聽起來像是指令,反彈的人像是叛逆,溝通像是一種自討沒趣。

 

 

表達關心的人會覺得:

 

1.我是關心你才這樣勸你

 

2.如果你生病了我會心疼會著急

 

3.我不希望你覺得我煩、嫌我囉唆

 

 

被關心的人會覺得:

 

1.我感受到你的關心但希望不要被限制

 

2.希望你能了解我的判斷和想法

 

3.請不要幫我戴上不受教、不聽話、不知好歹的帽子

 

不只是親密伴侶之間,親子關係之間也經常出現這種「我是為你好,你應該要聽我的」以及「我知道你關心我,但請讓我自己做決定」的溝通斷層。

 

兩方面的人其實都在「信任」中拔河,但可能不自覺。

 

前者可能會覺得,對方並不信任他的建議,對方甚至在反彈的時候,對關係會產生反感。他很擔心自己的關心在對方眼裡造成負擔,但又無法忍住不說出來,於是,不小心嘴裡就冒出了這種自我攻擊貶低的話語,例如:「你就是我嫌我煩」、「反正我每次講的妳都不想聽」,其實他當然希望對方不是這樣想的,希望對方趕緊否認並表示在意:「我沒有嫌你煩」、「你講的都我都想聽」,但如果情緒高漲,而這又不是對方想要得到的關心方式,那肯定無法得到這樣的結果,因此說話者的信心大受打擊。

 

後者亦然,在一個需要被同理及關心的狀況下(可能生病、需要幫助、缺乏經驗等),處於資源上較為弱勢的狀態,但又不希望全然依照對方的建議方式進行,可能透過自我評估,認為自己並非對方陳述的那般脆弱、無助,希望自己能夠至少試試看、量力而為,這時候偏偏感覺對方不但不了解自己,又不肯給予一點彈性空間,頓時會感覺非常不被信任,理性上知道對方是好意關心,但感性上只有感受被限制、被批評,或者更嚴重者,像是被威脅著「以後就得不到關心」似的,讓人信心備受考驗。

 

「關心」怎麼動搖了「信任」的呢?

 

主要是因為,我們都在自己的個人角度去「表達我想傳遞的訊息」,而在溝通暢行無阻的時候,傳遞順利,讓彼此的信任橋樑更加穩固,「我說的話被接納,你說的話我想聽」,這就是信任的基本架構:「接納彼此」。

 

可是當遇到意見分歧、帶有情緒的溝通時,我們若還在自己的角度去「表達我想傳遞的訊息」,即使兩邊都是善意的,但是因為「我說的話沒有被接納,而你說的話我不想聽」,於是信任橋樑此時不通,轉為對對方的負面情緒。

 

當你覺得你懂的比較多(有經驗)、你非常關心對方(感情因素)、你所採用的方式一定是對的(身為父母)的時候,反而要特別留意對方的反應。

 

因為我們在關係裡面,除了被愛,也需要被信任。

 

本文經 許嬰寧心理師 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原文:「我是為你好」可能破壞了信任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負擔 壓力 溝通 心理師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