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癌症,是負責製造抗體的白血球癌化而產生的惡性腫瘤。這些癌細胞會聚集在骨髓,佔據健康血液細胞的生存空間,且通常不侷限單一病灶,而是分佈於全身,侵犯全身多處骨頭引起疼痛,因此稱它為「多發性」的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在台灣的患者人數並不像肺癌、肝癌、大腸癌等疾病這麼多,但近十年間治療上有長足的進展, 現今已有「新一代蛋白酶體抑制劑」,能藉由抑制癌細胞中蛋白酶體(細胞的垃圾場)的功能,進而造成細胞凋亡,殺死癌細胞。目前臨床上可合併現有第二線治療藥物,作爲成人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復發時的治療,其疾病無惡化存活期達26.3個月。
▼(圖/東森新聞)
多發性骨髓瘤好發於60歲至70歲的老年人,且男多於女。常見四大臨床症狀為,一、病理性骨折:因骨頭被癌細胞破壞穿孔,稍微碰撞就斷。二、蛋白尿:尿液泡沫多,且久久不散。三、貧血:頭暈、輕微運動就喘。四、高血鈣:口渴、多尿、意識混淆。
▼(圖/東森新聞)
由於罹病者多為老年人,出現骨頭疼痛及貧血現象並不會馬上聯想到此疾病,大多是提重物或跌倒,導致骨頭斷裂,就醫後才被確診罹病,這類型的患者因病情延誤,在治療上相當棘手。臨床上有太多因延誤就診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的案例,期盼患者多了解疾病,一有症狀就要至血液科就診,及早治療才不至於喪失生活機能。
▼(圖/東森新聞)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目標,即在有限的治療週期下,將癌細胞量控制到最低,搭配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盡量替患者爭取到以「年」為單位的存活期,且未來將有數個新藥即將於台灣上市,提醒患者「有症狀早就醫、有感染要注意、有治療莫放棄。」
▼(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