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分享! 新鮮人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

圖/Pixabay

「大公司待五年,有能力當個好主管,
在小公司待五年,有能力成為好老闆。
主管好好當五年,公司會借你一台車,
老闆順利幹五年,則可以自己買房子。」
 
日前社群上有篇文章引發很大回響「職場新鮮人/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好?答案藏在一兩年後的你」,我看完之後很有感觸,傳統上把大公司、小公司定義的幾乎都是用福利、退休金、年資加薪之類的老舊觀念,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科技與傳播的進步也偷偷地改變了這樣的認知,這篇文章難得把「現在」的狀況作出探討,值得一看!
 
在畢業季後,就是新鮮人進入職場的季節,因此星期天閒聊跟大家聊聊大公司與小公司的事情。
 
一般新鮮人剛出社會,大概是六到八成的新鮮人在挑選公司時,通常都會先以大公司與知名公司為選擇,一來是因為新鮮人對產業還不夠瞭解(除了有學長姐或師長指導與自己勤作功課的),二來是重面子的關係,剛畢業的學子對職場還有很多美好的想像,因此都會想說去大公司感受一下,真是拜戲劇電影所賜,所以最後大多都會先挑"聽過看過"的公司為優先選擇。
 
所以不論是幸運還是真有實力,在一畢業就進到大公司的新鮮人,在心態上就會開始以大公司的角色自居,因為只要說出公司名稱,大家都聽過,不買單也會給點面子,接觸廠商也都客客氣氣,做任何事也都有前輩主管罩著,而不能做的事也不會因為你加入就可以做,大公司制度完整組織明確,分工細而深,人員多如蟻,因此每年會做的事就是那些,即使有新的事情加入,新鮮人也只是照指令做事而已,在這裡就是安穩與遵從的代表。
 
大公司學制度、小公司學技術
而會選擇小公司的新鮮人,除了少數目標明確的人之外,大多是因為想說「先有份工作累積經驗再說」,或是因為大公司錄取不上,只好找些願意雇用新鮮人的小公司來先磨一下的。
 
在小公司之中,很多人都會抱怨自己身兼多職,一些設計要兼作企劃行政與總機,一些會計要兼作人事與採購還有QA,也有工程要兼企劃與業務加MIS與電腦小幫手等等的,不僅錢少事多還名聲小,同學朋友家人一問起找到什麼工作時,通常不會講出公司名,而是會說自己公司是在做什麼業務的,自己是做什麼的,反正講公司名也沒人聽過。
 
而在小公司做事,最困難的是許多事都沒人做過,遇到問題沒人可以問,最好的老師就是Google,最棒的前輩就是論壇上的網友,流程什麼的也都沒有,把交待的事做到就對了,資源什麼的當然也不會有,要自己出去找資源找合作。
 
有什麼甚至沒交待要做什麼事,只說了個模糊不清的"想要試試"、"評估看看"等等的目標,然後你就要翻遍整個Google,然後電話一間一間的打去問廠商,還可能遇到廠商覺得你這小公司根本沒聽過,會不會是同業來打探的而不理你,當你欲哭無淚的做完了評估與建置後,老闆才說,原來這麼貴、困難、麻煩、效益低等等的,於是就不繼續做了,那你前一段的功夫可以說都是白費了,只剩下一堆名片與電話,還有你學到的東西。
 
更重要的是小公司沒什麼遠程大目標,今年賺錢明年繼續成長就是最大的目標,於是每件事都需要去嘗試看看,只要你有想法可以幫公司賺錢又不需要老闆操心的話,老闆樂著放著你去幹,任何你想嘗試的事,在許可的資源內(最好是不用錢),老闆都會很願意讓你去做,反正小公司就是要打出重圍,你的奇思異想都很可能幫公司創造出不一樣的可能性。
 
小公司沒有需要複雜的提案,層層的上報,跨多部門的溝通與告知,寫不完的簽呈與跑不完的財務流程,說做就做,早上跟老闆說,下午就可以衝去試試,靈活度極高。
 
大公司學的事情,大多是制度與公司內部的溝通,在專業上也都是公司深耕許久的產業經驗,而在成長上也是依公司的安排進行,學習公司過往的成就與經驗,然後持續深耕。
 
小公司學到的事情,則大多是外界的資源與人脈,與廠商、客戶的對應,還有一些莫名其妙找到的資訊與工具,在專業上則都是靠自己學習,或是老闆有帶領,再不然就是自己跟廠商偷學,成長上十分依賴自己的主動。
 
於是會發現,在小公司待了一兩年的你,已經把這個產業摸過一輪了,廠商也都找過一遍了,網路上的相關資訊也都翻過不知道幾圈了,然後與合作的廠商感情很好(因為要常常拜託懇求對方),然後缺資源會知道去那邊找,有不會的事情知道要問什麼廠商,想到要做什麼事知道該怎麼開始,或許做的還不錯,老闆也替自己加了點薪水,但看著自己走過的路與做過的事,也覺得自己挺厲害的。
 
而在大公司待了一兩年的你,學會的是下午茶該訂那一家比較好吃,團購餅乾那一間比較划算,中午便當要選比較不油的,飲料要挑半糖的,然後某部門的ooo跟xxx好像在一起,某主管最喜歡正妹提案,某高層脾氣很差等等的,唯一說的上嘴的,是公司的新技術開創了業界先河,新產品大賣多少,以及自己胖了多少,至於學到什麼,那根本不是該關心的事,只想著做完公司的目標,或許明年有機會加薪升職。
 
小公司缺乏資源,需要一心向外找資源,大公司擁有許多資源,需要費心整合與運用。
 
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新鮮人一開始進大公司,習慣了大公司的規模與制度,養成了其態度與方法,那只要換了一個環境,自己就像是被溫水煮過的青蛙一樣,已經死透而跳不動了。
 
如同許多新鮮人一畢竟就去考公務員,以為一輩子安枕無憂,但看看國家這個狀況,真的是能安枕無憂嗎?
 
而如果一開始能在小公司學習獨力自主,時時憂患危機的意識,不斷努力的去尋找資源與自我成長,那不論之後去到其他環境與公司,都能夠迅速的適應環境,或是有機會進到了大公司,你就會成為大公司那個炙手可熱的人才與新星。
 
因為你會的事很多,因為你在衝撞體制,因為你有許多實戰經驗可以挑戰腐舊的權威,也有許多廠商資源可以運用,這一些實力在掛上了大公司的招牌之後,是如虎添翼般的強大,當一個擁有實力的人,擁有了眾多資源之後,他都將會知道如何運用這些資源來一展長才。
 
而大公司的人,因著大公司的招牌,改天換環境換到一間較小的公司時,就會時常抱怨沒有資源,沒有管理,沒有制度,沒有辦法做事,然後一心只想複製大公司的做事方法,卻發覺廠商早已經不買單了,等於一隻飛天肥貓被拔除了翅膀,跑不快也飛不起來了。
 
剛出社會的新鮮人,雖然這社會對新鮮人很殘酷,壓榨也好,看清也好,但我們短時間內是無力改變這樣的事實。別羨慕那些剛出社會就進大公司的同學,不論他們是富二代還是有人脈,他們只是正在被溫水川燙的青蛙而已。
 
公司名稱是別人的,實力是自己的,公司有一天會被肥貓弄垮,而自己實力不會被偷走,讓自己成為一個不屈不撓的人才。學會如何在貧瘠的環境下生存,整個世界都是你的。
 
----------------------------
 
版主案:
這篇文章引發很大的迴響,也當然招來許多人的抨擊,例如有人說「我在大企業,但我也非常努力不斷在進步,哪有那麼爽只是成天等喝下午茶?」,同時也有小公司內的員工說「我待了一年照樣什麼都沒有學到,每天還是打雜為主,哪有這篇文章說的這些優勢阿?」
 
平心而論,我們不應該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用大、小二分法來區分過於武斷,這篇文章的重點,大企業的意思是指「公司內部已經非常有組織、大家各司其職、各自對自己的KPI負責、部門間不會相互干涉」的狀況,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一進去你所有的任務都被交辦妥當,無論每天要繳交什麼報表、或是每個月有哪幾次會議、甚至每一季有固定的活動都已經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某種意義而言,政府機關就可以算是「全台灣最大公司」,每個人都是必要的螺絲釘,把自己份內的事情做好很重要,否則也會連帶影響部門的績效。
 
相對而言,「小公司」可以泛指所有小企業、新創公司甚至是「大集團內部的新創團隊」,意味著團隊沒有傳統的羈絆,許多制度都還在渾沌狀態,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職權」還沒有完整的定義,所以這個時候團隊內所有成員都要具備「高度彈性」的處理事情的能力,也因為無法預測未來的發展,「每個人自學」的能力會是小公司是否能不斷成長,很重要的一個指標。
 
問題又回歸到台灣的教育,這個議題已經講到爛掉,填鴨、聯考的制度下,其實我們下意識都很討厭自學,畢竟人生十多年的求學過程裡面,所有考試、學習、升學都是被安排好的,就算上了大學、研究所以後,多數人照樣也是老師指定教科書、指定考試內容,然後期中考、期末考好好準備,然後及格過關,對於自學這件事情,出了社會也不會有人教你要怎麼做。
 
因此在台灣比較新的「小公司」往往很難成功,因為你很難找到這麼多「會自學」的人加入,而就算有,聰明人也很有可能為了比較高的薪水與福利直接跳入大企業工作,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如此不同的志向,說到底,多數人還是希望能在舒適、穩定、安全的環境下多賺錢。
 
待在大組織的好處是,花幾個月把例行公事熟練之後,剛開始會比較辛苦,但時間久了也就自然上手,後面往往也不太會有過多惱人的問題需要處理,就算有,幾乎前輩們也都有SOP可以照著進行,唯一的問題是,如果大公司的組織中流動率低,當然也就不會有那麼多的「職缺」能輕易讓年輕人進去,尤其光環越漂亮的工作,例如公務員,競爭者勢必也越多,僧多粥少,現實就是很多人想要進、卻根本進不去。
 
拿我個人經驗來說,我本身就是典型的「小公司」的代表,我們全辦公室加起來不到十人,但我們專門做普通人眼中「不可能」的案子,正因為公司小、沒有厲害又知名的靠山、或是燒不完的股東資本,想在廣告業界存活得要完全靠自己。
 
碰到客戶各種要求,我從來不會答應做不到的事情,但也從來不會習慣說「不可能」,在我眼中每一件事情都有可能,只是有沒有找到正確、有效率的「手段」來做,其他人做不到、想不到的東西,不代表我就沒有辦法做到,也很有可能是前人沒有想到跨領域的解決方法,而今天被我想到的話,我就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大概就是這樣的思維,過去一年我們公司完成了很多「不可能的任務」,例如獨立開發出比臉書內建廣告投放模式精準數倍的「洞見系統」,能夠分析每個消費者的意識形態、行為動機加以模擬,找出其最有可能的消費意象。或是協助老品牌企業用口碑行銷的方式逐漸轉型,甚至是原本已經臭名遠播的明星,成功的轉型漂白。每一個案例說起來都是非常精采的故事,未來有機會的話再跟各位分享,在此我想表達的是,當你具備強大的彈性、抗壓性與自學思考能力的時候,在小公司你可以盡情的發揮,一年下來有機會累積的「不可思議的故事」很可能超乎想像。
 
讓我想起一位NLP的前輩說過一句有趣的話:「在大公司內,NLP技術常常被拿來做和諧的人際溝通,狠一點的就是辦公室政治的奪權。而在小公司,NLP的效率思維卻是必要的基本常識,那能讓你在殘酷的現實中得以生存。」
 
文章最後,我仍要說句心裡話:
台灣這一代的年輕人處在一個矛盾點上,多數聰明的菁英其實未必適合大公司,但為了生計、為了賺錢養家活口,既然能順利考進大公司、有不錯的薪水、穩定的待下去也就沒有離開的理由。反而是其他更多普通人,明明很想去穩定的大公司或當公務員,卻因為考試分數不佳無法如願以償,最後也只能被迫「淪落」到小公司上班,這種人不只是無法透過自學來讓自己不斷進步、跟著公司一起往上成長,更可悲的是成天抱怨就已經飽了,對自己的前途當然也就是渾渾噩噩。
 
回到開頭那幾句話,「大公司待五年,有能力當個好主管,在小公司待五年,有能力成為好老闆。主管好好當五年,公司會借你一台車,老闆順利幹五年,則可以自己買房子。」這幾句都有個大前提,個人腦袋要夠強、夠努力,不然照樣一輩子升不上主管、當不成老闆。

作者言論不代表東森立場

文/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全台資 痞客邦 授權轉載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