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恐攻戰爭事件頻傳,有很多人是死於無情的戰火之下,而一場戰爭中最具殺傷力的除了人就是致命武器「子彈」。
不過說到子彈的製造 大家多半會想起電影《戰爭之王》開頭的一段鏡頭。蘇聯的軍工廠內一捲捲銅帶變成M43彈被送到非洲的過程。
片頭展示的這段從普通銅帶開始,以最終成為"殺人元兇"結束的槍彈誕生過程,引發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的興趣。
但電影畢竟是電影,稍加註意就會發這段鏡頭實際是電腦合成的,而且所展示的生產過程和軍工廠內的實際流程相比,做了很大的簡化和改動。
「花生大小的子彈就能要人命」,這是人們對子彈最形象的介紹。自從槍械發明之後,小小的子彈就改變了戰場環境以及人類狩獵的方式。可以說,一條鮮活的生命,有時候僅僅只有幾克金屬的價值,又或者幾毛錢的價值。
過去臺美之間向來只有臺灣捧上鈔票向美買武器,從未有美軍花錢向臺軍買武器。但在2007年臺軍終於有機會從美軍口袋中拿了一點“零頭”回來,因臺軍出售一批一億發5.56mm步槍子彈給美軍,已在近期交貨,一枚子彈約5.6元(新臺幣,下同),扣掉成本其實只賺五毛,但還是為臺灣軍方賺近5000萬。
人們都知道「子彈」的危險性,卻還是花大比的經費去研究與製造?其實原因很簡單,第一就是保衛國家不受攻擊,第二就是有利可圖(販售軍火的利潤相當可觀)!
就像世界第一強國「美國」,花大筆經費作軍事武器研發,所以在武器的科技上保持了絕對的優勢,在蘇聯解體後目前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同它相比。
雖說「子彈」可以致人於死當然也可以保護性命,但唯有正確的運用才能讓世界和平。
但是你知道他們是如何製造子彈的呢?而它背後的可觀利潤又是如何呢?透過影片讓您更深入了解,鮮為人知的「彈藥世界」。
●影片取自/Youtube 恐懼和加載
●影片取自/Youtube BD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