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pixabay)
文
/陳俊欽
人人都曾經為人子女,之後,也會為人父母。為人子女的,經常抱怨的一件事就是:「爸媽為什麼總是嘮嘮叨叨地唸個不停?為什麼總是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為什麼老是要限制我的行動?為什麼要假借關懷之名來監視我的一舉一動?」
其中,最弔詭的是:每位這樣做的父母,很有可能在為人子女的時候,也有過相同的抱怨,但是,一等到自己當上父母,還是會忍不住這麼做。
▼(示意圖/pixabay)
等自己當上父母就知道?
有些人一直要到為人父母,才體驗到自己父母會這麼神經兮兮?更多的人,則是還沒等到這個機會,所以也只好抱怨連連。
撇開特殊的案例不談,多數父母總是關心自己的兒女的,但是他們也曾經為人兒女,知道這種「關心」,根本就只會限制一個人的發展,雖然,部分的限制,諸如:不得吸毒、不得作姦犯科等,確實是必要的,但是父母往往在這些必要性以外,又「偷偷」追加了一大堆要求,諸如:不得與誰交往、不得參加什麼活動、不得怎樣又怎樣……
最有趣的,是父母反對的東西,往往就是兒女最喜歡的東西。上網,就是一個最具爭議性的議題。留連在網路上的年輕人很多,但是父母偏偏不喜歡這個行為。即便兒女上網只是為了跟朋友聊天或尋找資料,但是父母還是不支持。父母所持的理由,往往是一些「假設性」的問題,諸如:兒女會流連色情網站、會在網路上交到壞朋友等等。
▼(示意圖/pixabay)
但是父母真的知道:色情網站要怎麼進去嗎?網路上的交友,一個年輕人就真的毫無判斷的能力嗎?答案很有可能是否定的。但是無論如何,父母就是反對,不顧一切的反對,讓兒女常常又急又氣,不知道怎麼跟父母解釋。
相對的,身為父母者,也確實不斷耳聞一些年輕人在網路上交到壞朋友,或者學到一些不良的習慣,面對自己兒女的堅持,除了能生氣與大吼大叫以外,什麼事情也不能做。
這種情形演變下去,就是雙方的挫折感與無力感。父母只能傾其所能的去注意孩子們的一舉一動,而為人子女的,就得不斷陽奉陰違,一方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另一方面設法讓父母放心。
▼(示意圖/pixabay)
真正的罪魁禍首:人心的脆弱
很多老一輩的人都會抱怨:這個年代裡,誘惑人心的東西太多了,讓涉世未深的年輕人迷惑在其中,無法自拔。但是,這些人卻忘記了:這些科技產品,正是自己當年胼手胝足,創造發明──要不然就是模仿出來的東西。
其實,真正的罪魁禍首,不在於這個充滿誘惑的環境,而是在於人心的脆弱。倘若兒女會沉迷於某個遊戲或活動,難道父母就不會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件事物被發明出來,而且能夠持續下去,那就表示一定有他存在的道理。只不過,大家玩的「遊戲」不一樣而已。而且,社會的角色,也決定了每個人所能玩的遊戲。
就以線上遊戲為例:年輕人整天玩著遊戲,到處打怪獸、殺敵、尋找寶藏,甚至藉此可以賺錢。年紀長者,還不是在玩:鉤心鬥角、辦公室戀情、明爭暗鬥的權力遊戲?線上遊戲至少不會害到別人,但是後者卻往往是踩著別人的屍首向上前進的。真正要嚴格的來說:誰玩的遊戲比較「不好」,恐怕不會是前者。
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一個超級的大遊戲,每個人一生都在其中,能夠自覺而退出者少。就如人人都知道社會險惡,人心多詐,但是不會有人願意放棄自己的既得利益──不管是多麼微薄,人們還是不願意鬆手,堅持要玩下去,嘗試勝過別人。但是勝過別人又怎樣?百年以後,還不是雙腿一蹬,音容宛在?但是,人們往往就是嚥不下這口氣:被欺負的,一定要贏回來;被嘲笑的,一定要成功給他們看;擁有比別人多的財富權力者,一定要拿出來炫燿,即使傷害別人也在所不惜。
▼(示意圖/pixabay)
所以大如選舉,小如辦公室,大家無不渾身解數,盡量保護自己的權益:即便知道制度不合理,即便知道有障礙需要改革,但是「別人去做」就好了,自己最好明哲保身,順便,看看能不能撈點油水?
線上遊戲就是社會的翻版,而且,恐怕比社會還坦率。但是,它還是保有了社會的鬥爭特性,所以,讓為人父母者,總是不放心。生恐自己面對的問題,連帶也「污染」了小孩。其實,網路等年輕人的活動,又何嘗不是年長者的產物?年長者只是把這個社會的本質,原封不動的搬到電腦裡面去而已,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玩線上血腥遊戲的子女,應該問問父母,要是在現實世界中,可以「合法地」製造出「英雄」,打死那一票討人厭的競爭對手,那他們願不願意?
血腥本身就是人類的特性之一,而歷史唯一能夠給予人類的教訓:就是歷史永遠無法給予人類任何教訓。無數暴力與血腥的畫面在電腦或電影上重演,換個方式,披個「文明」的外衣,還是繼續在世界各地的社交場合中一再演出。
▼(示意圖/pixabay)
撈叨的原因:對世界的恐懼
父母嘮叨的表現,其實就是父母對於自身世界的恐懼。越是畏懼這社會的父母,對於下一代有著越強烈的限制。父母希望,悲劇只要到自己身上就好,不希望連帶影響到自己的下一代。
很可惜的,只要是人,就會長大,不管父母怎麼阻止,終究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多數的人,年輕的時候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遊戲當中,等到他們長大,還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另一種遊戲當中。
這就是為什麼自殺率節節上升的原因之一。因為,遊戲沒有打完的一天,敵軍永遠殺也殺不完,所謂成功更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這個世界,就是這樣,以前如此,現在如此,以後也會如此。
但是這不意味這個悲劇循環,必然會永遠流傳下去的。要解開這個鬧劇兼悲劇,必須父母子女共同努力。
倘若父母始終想「控制」子女,那子女就會一心想控制遊戲裡的人物,倘若父母只知道威權,那子女就只知道反抗。
正確的解答,應該是「接納」,而不是「控制」,更不是「貶抑」──除非父母懂得如何生活,懂得如何與自然萬物相處,懂得超越俗世間的種種糾紛,要不然,子女就永遠學不會關上電腦或電視,結束那永無止境的廝殺與暴力。
這就是古人所謂的「身教」勝過「言教」,沒有快樂的父母,怎麼會有快樂的子女呢?
筆者從事心理工作多年,常常見到父母皺著眉頭,憂心匆匆地來訴苦,擔心自己兒女不開朗,會不會是罹患憂鬱症?筆者總會反問:以你們這樣一副緊張兮兮的模樣,你要孩子怎麼開朗起來?倘若父母希望子女能夠妥善安排時間,那麼父母更應該懂得安排自己的時間,而不是成天盯著子女,希望透過各種限制,就能讓兒女學習到快樂的道理。
「作者言論不代表東森立場」
-------------
▲原文:
父母為什麼要嘮嘮叨叨地唸個不停
▲
杏語心靈診所
▲作者:
陳俊欽精神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