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防疫女神賈永婕呼籲:共同接種流感與JN.1新冠疫苗「打流新,保安心,更新疫苗更放心」
新冠病毒持續變異,據統計,去年冬天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1。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今攜手新冠肺炎衛教大使「防疫女神」賈永婕,舉辦秋冬防疫衛教記者會,強調新冠肺炎對民眾健康威脅仍在,呼籲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在學兒童都應該在10月1日疫苗同時開打後,盡快共同接種流感及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與死亡的風險,「打流新,保安心,更新疫苗更放心」!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黃振國醫師表示,許多人都誤以為新冠病毒已經不具威脅,但其實並非如此,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導致疫情詭譎多變,今年夏天已經造成一波疫情,緊接著馬上要進入呼吸道疾病盛行的秋冬季節,恐又會造成一波新的高峰。
根據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資料,新冠併發症患者中近8成為65歲以上老人家4,死亡患者中更是超過9成都是長者、86%有慢性疾病2,因此老人與慢性疾病患者可以說是風險最高。成大醫院家庭醫學部吳至行主任進一步說明,據國健署統計,台灣近5成長者患有3種以上慢性疾病5,當慢性病越多新冠死亡風險就越高,若患有2-5種慢性疾病會提升死亡風險達2.6倍6,民眾千萬不可放鬆警惕。
於疫情期間,積極進行募資、捐助救命神器幫助政府控制疫情,並多次贈送愛心便當到各家醫院為醫療人員加油打氣,因而被讚譽為「防疫女神」的賈永婕,此次應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邀請,擔任新冠肺炎衛教大使。賈永婕分享:「在新冠肆虐期間,只要有疫苗能打,就會去打,接種疫苗除了保護自己之外,更是保護身邊的家人、朋友、同事的重要措施」。自己過去雖然已經打過了三劑疫苗,但新冠病毒很狡猾,持續在變異,還是要配合政府跟醫師的建議,接種最新的疫苗。
賈永婕說,在首次確診新冠肺炎時,喉嚨爆痛了整整兩天,很不舒服,但兩天後身體就恢復正常了,她相信是因為有打疫苗的緣故。身為家中的「健康領袖」,除了自己積極接種疫苗之外,老公跟孩子們都會被她帶去一起打,提升保護力。過往秋冬季節常看到因新冠疫情升溫導致醫院急診、病床壅塞的情況,大家都不希望此情景再度重演,這次特別與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一起提醒民眾重視新冠病毒的威脅,希望民眾都能不再提心吊膽地面對暗藏的疾病危險,預防勝於治療,鼓勵民眾配合政府政策接種疫苗。
賈永婕與吳至行主任同時也剖析民眾日常生活中面對新冠預防的3大迷思,期待可以藉此建立民眾的正確觀念。
吳至行主任說明,切莫以為新冠感染像是小感冒一樣,只會有輕微的呼吸道症狀。事實上,新冠病毒會結合身體的ACE2受體進入人體全身器官,對心,肺,消化,大腦,腎臟等帶來許多損害,且年紀越大影響越大7。有研究透過MRI進行追蹤,發現7成低風險患者至少有一器官受損3,所以切莫以為新冠感染像是小感冒一樣,症狀恢復就代表沒事了。此外,慢性疾病患者,例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以及過重或肥胖者,重症風險更是高,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新冠死亡風險會提升4倍8,若為透析患者死亡風險更是高達10-430倍9。
新冠病毒至今仍持續變異,目前流行的變異株為JN.1以及其子代變異株,如KP.3等。黃振國理事長強調,當新冠病毒變異大就需要更新疫苗,目前流行的JN.1變異株跟先前的XBB變異株已有40個變異點10,差異很大。而目前的JN.1疫苗可以預防現在流行的變異株,因此無論過去有無接種新冠疫苗,都要記得接種最新的JN.1疫苗,以更新抗體,確保體內有保護力。
新冠病毒會在家庭成員間傳播,據研究發現有7成指標病例為在學兒童11。黃振國理事長表示,這也就是疾管署會將學童列為第一波新冠疫苗接種對象的原因之一。學童接種疫苗不但可以保護自己,更能保護同住的高風險族群。家長可以讓兒童透過學校提供的校園施打服務接種疫苗,安全又方便。
一位年約70歲、有多重慢性病的阿嬤,聽從醫師的建議施打新冠疫苗,且日常也都非常小心防疫,因此直至去年冬天才第一次被孫子傳染確診,雖說也感到很不舒服但沒有嚴重到需要住院。今年初又被先生傳染,在抗病毒藥物的幫忙下,復原較快速。吳至行主任強調,新冠病毒確診過還會再得,且家庭成員間會互相傳染病毒,若有規律地施打疫苗,不但可以降低感染風險,確診後通常症狀也會較為輕微。
賈永婕本身是3個孩子的媽媽,她說,小朋友上學後生病,然後接著全家都生病,這種經驗肯定每個家庭都有經歷過。小孩只要一生病,做父母的總是最擔心與受累,因此對於疾病的預防特別關注。小孩從小該打的公費疫苗一劑都不會忘記,醫師額外建議施打的疫苗,她也會儘量讓小孩接種。賈永婕說,「我們都希望生活以回歸正常軌道,而非戰戰兢兢地待在家不出門、不跟人接觸或交談,預防感染還是要打疫苗,也要健康飲食與運動,讓自己獲得保護力」。
新冠疫苗與公費流感疫苗自10月1日起分階段開打,65歲以上長者、有潛在疾病患者、在學學生等都是第一階段開打對象。吳至行主任強調流感與最新JN.1新冠疫苗共同施打與單獨施打安全性相近,大多僅會出現施打部位不舒服的狀況,且很快就會消退,民眾不須特別擔心、可以同時施打兩種疫苗。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與賈永婕共同呼籲,符合接種資格的民眾盡快接種流感與最新JN.1新冠疫苗,降低重症與死亡的風險,「打流新,保安心,更新疫苗更放心」!
參考資料
1.疾管署統計資料
2.COVID-19疫情週報_2024年第36週
3.Dennis A, Wamil M, Alberts J, et al. Multiorgan impairment in low-risk individuals with post-COVID-19 syndrome: a prospective, community-based study. BMJ Open 2021;11:e048391.
4.COVID-19疫情週報_2024年第35週
5.研究顯示:五成老人有三種以上慢性病 available at: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8&pid=1949
6.Underlying Conditions and the Higher Risk for Severe COVID-19 available at: https://www.cdc.gov/covid/hcp/clinical-care/underlying-conditions.html
7.走過新冠肺炎之後 available at: https://health.ntuh.gov.tw/health/new/6511.html
8.Cordero A, Santos García-Gallego C, Bertomeu-González V, Fácila L, Rodríguez-Mañero M, Escribano D, Castellano JM, Zuazola P, Núñez J, Badimón JJ, González-Juanatey JR.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COVID-19. Rec. Cardioclinics. 2021 January-March;56(1):30–8.
9.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 Help Secure the Prioritization of Dialysis Patients in National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s. available at: https://www.theisn.org/blog/2021/02/16/help-secure-the-prioritization-of-dialysis-patients-in-national-covid-19-vaccination-programs
10.Moderna COVID-19 Vaccines Update Vaccines and Related Biological Products Advisory Committee
11.Tseng YJ, Olson KL, Bloch D, Mandl KD. Smart Thermometer-Based Participatory Surveillance to Discern the Role of Children in Household Viral Transmission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JAMA Netw Open. 2023 Jun 1;6(6):e231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