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靜脈有沒有異常,從眼底攝影就能看的清清楚楚,長庚醫療團隊運用AI技術,1秒預測患者有沒有腎臟問題,提早預防糖尿病症狀惡化,目前研究已經進入臨床驗證。
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康祐銓:「這邊可以看到有白色的滲出物點點,同時有合併小小的出血點,這代表這個病人的血管狀況非常不好。」能從眼底的微小血管,提早看出腎臟問題,未來也打算以小窺大,揪出心臟相關疾病。
林口長庚視網膜科主治康祐銓:「眼底照片是可以預測血管功能,心臟疾病是比較大血管的併發症,我們就覺得這個小血管併發症跟大血管併發症是不是可以同時預測,我們可以提早揪出早期的腎病變,未來希望應用在更廣的層面,我們希望可以揪出不只是微小血管病變,更包含早期冠狀動脈硬化或是狹心症甚至心肌梗塞。」運用AI補足人眼,難以辨識的心血管疾病,因為往往心血管一出問題可能瞬間奪命。
國人心臟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國健署統計,前年有2萬多人,因為心臟疾病死亡排行國人10大死因第2名,高血壓性疾病也排名第6,比起民國100年,上升了3名之多。
林口長庚護理師:「如果你真的覺得很不舒服,沒辦法就跟我們說,我紀錄完就會讓你休息。」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醫師林佳濱:「我們是可以發現說,它是非常不規則的跳動,這就是我們所謂的心律不整。」病患有心血管鈣化的疑慮,雖然沒有症狀醫師都會建議做運動心電圖,找出是否有早期心血管疾病,目前也投入AI判讀研究。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醫師林佳濱:「對於心臟衰竭的心電圖判讀的,準確率是稍微比較高一點,目前大概可以到85%左右的正確率,如果說心臟比較無力的時候,它打出去的血到全身就不夠,就會產生臨床的症狀,就是我們所謂的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是病患會喘,如果平常可以爬3層樓不用休息,現在才爬1層樓就一定要停下來,這個類似活動性的呼吸困難有加劇的情形。」
林口長庚心臟內科主任褚柏顯:「人工智慧的發展大概有兩端就是有偽陰跟偽陽性,目前都會稍微讓偽陽性高一點,因為我們希望寧可多篩出來,有一些我們可能沒注意到的趕快轉診到專科醫師,我們去確認他有沒有發生心肌梗塞。」
想知道自己有沒有潛在的心血管慢性疾病,也能上國健署的風險評估平台檢測,輸入年齡性別、血壓等健康檢查數據,預測10年後會不會罹患慢性疾病,目前能檢測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等,讓有風險的人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