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有痰又發燒當心「肺結核」 傳染途徑、症狀一次看

聽新聞

 

 

潮健康/綜合報導

▼有以下肺結核症狀要當心。(圖/潮健康)

▼有以下肺結核症狀要當心。(圖/潮健康)

 

肺結核潛伏感染沒症狀?  咳嗽2周有痰、胸痛要當心

咳嗽兩週未癒又胸痛、發燒,要當心是肺結核病?每年3月24日為世界結核病日,世界衛生組織今年(2023)防治主題為「YES! WE CAN END TB!」,期望集結全球力量消除結核(End TB),實現2035「消除結核」的目標。

台灣結核暨肺部疾病醫學會王振源理事長說明,結核病透過空氣與飛沫傳染,一般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約有5-10%機會發病。已感染但身體免疫力足夠,維持尚未發病的狀態,稱為「潛伏結核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結核菌可長期潛存在宿主體內伺機發病,一般人受到感染後一生中約有5-10%機會發病,感染後首2年內的發病機率最高。潛伏結核感染沒有症狀也不具傳染性,但在免疫力低下時就可能發病並造成傳播。

我國每年約有6000多人確診結核病,民眾如出現咳嗽2週、有痰、胸痛、體重減輕、食慾不振、發燒等疑似結核病症狀,請主動就醫,及早診斷與治療,規則服藥6至9個月可治癒,保護自己與親友的健康。

提醒民眾,要預防結核病傳染,平時應注意環境通風,保持健康生活型態,提升免疫力及落實衛生習慣與咳嗽禮節,假如檢驗發現為潛伏結核感染,則及早接受潛伏結核感染治療以預防結核病。

▼高齡等族群被列為肺結核高風險族群。(圖/潮健康)

▼高齡等族群被列為肺結核高風險族群。(圖/潮健康)

 

肺結核多經飛沫、空氣傳染  血糖、腎臟不佳更危險

根據疾管署資料,結核病是由一種好氧性的耐酸性結核桿菌所引起,為一全球性的慢性傳染病,在開發中國家尤其盛行。臺灣一年四季都有病例,男性發生率比女性高,老年人發生率比年輕人高。

肺結核主要傳染途徑為飛沫與空氣傳染。主要是傳染性結核病患者在吐痰、咳嗽、講話、唱歌或大笑時,產生帶有結核桿菌的飛沫,當不小心吸入患者散播在空氣中的飛沫核即可能感染,但不會經衣服或食器傳染。

結核傳染常發生在同住一室的家人或密切接觸者之間,與病患接觸時間長短,共處環境是否通風良好,也是影響結核菌傳染的重要因素。健康人受到結核菌感染後,通常不立即發病,一旦發病則常見症狀為咳嗽超過2週、體重減輕、發燒等。

除接觸者外,其他容易造成結核病發病之危險因子,如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高齡、免疫機能不全者、末期腎臟病患者等的高危險群,如適時給予抗結核藥物治療潛伏感染,則可有效減少日後發病的機會。

現行的潛伏結核感染治療是經醫師評估後,給予1HP、3HP、3HR、4R、6H及9H處方治療,並接受公共衛生的都治關懷服務,可大幅降低未來發病風險。專家提醒,結核病目前已有有效抗結核藥物治療,只要依照醫師提供的治療處方規則治療,結核病可以治癒。

臺灣肺結核發生率降6成  後疫情時代推動及早介入

疾管署為呼應國際終結結核目標,今(3/24)舉辦「結核不潛行 YES! WE CAN!」記者會,宣誓齊心協力防治結核病。衛生福利部周志浩次長表示,臺灣結核病防治多年來在公衛、醫療、民間、各部會共同努力下,達成新案發生率從2005年每10萬人口73例,下降至2022年的每10萬人口約28例,累積降幅達62%。

為加速結核病發生率下降,後疫情時代將著重於疑似結核病的及早發現及介入,以及擴大潛伏結核感染檢驗與治療以預防結核病發生。

疾管署將持續透過跨部會、跨司署及與地方政府、醫療院所、民間團體等密切合作,積極導入新診療或檢驗技術與方法,運用數位科技,致力落實各項結核病防治工作,守護民眾健康與安全。

 
 
 
 
 

延伸閱讀:
吃結核藥變肝癌? 腫瘤科醫師揭真相:很多病患一來就是20公分
肺癌「這原因」佔8成! 有「毛玻璃結節」需開刀? 2種人要盡早篩檢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原文出處:咳嗽有痰又發燒當心「肺結核」! 傳染途徑、症狀、高風險群一次看

由《潮健康》授權轉載。

(封面圖/pexels)

胸痛 發燒 肺結核 世界衛生組織 飛沫傳染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