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懂同事說話是「晚發性聽損?」 遇2情況恐要植電子耳

聽新聞

聽不懂同事說話要小心!  哪些人需要人工電子耳?

在職場上忽然聽不清楚、聽不懂同事及身邊人言語,要當心是「晚發性聽損」問題。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黃仲鋒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半重度聽損與遺傳基因有關,除了學齡前即發現的兒童病患,部份是在30歲至50歲間逐漸發生的晚發性聽損。若配戴助聽器後仍有50%以上的言語理解及溝通困難,就可評估是否配戴人工電子耳

▼電子耳配戴的評判標準。(圖/潮健康)

聽不懂同事說話要小心!  哪些人需要人工電子耳?

根據衛福部資料,人工電子耳分為兩大部份,內部份是接受器與電極,須經醫師手術植入。外部份則是有線圈與聲音處理器,須由聽力師協助在手術後開頻。其作用原理是藉懸掛在耳後的聲音處理器上的麥克風接收聲波,傳送至內耳耳蝸內的線路,將訊號傳至聽神經以產生聽覺。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根據台灣耳科醫學會資料,人工電子耳的適應症範圍主要分為三類:

一、2歲前或體重大於8公斤,雙側極重度聽損大於90 dB,配戴助聽器後進行 3 個月聽能訓練後無進展。

二、2-18歲青少年,雙側裸耳重度聽損大於70dB,配戴助聽器後 3個月後言語辨識無進展,或助聽矯正後言語辨識低於50%。

三、18歲以上成人,雙側裸耳重度聽損大於70dB,配戴助聽器後聽閾> 45dB,或配戴助聽器後言語辨識分數低於50%。

▼電子耳配戴的評判標準。(圖/潮健康)

人工電子耳植入標準?  台灣聽損治療觀念需更新?

人工電子耳植入標準?  台灣聽損治療觀念需更新?

黃仲鋒醫師指出,台灣過去針對人工電子耳的適應症範圍,主要以聽損分貝作為標準,早期需大於90分貝,現今多以70分貝為基準。但參考先進國家數據如德國、美國皆已指出,只要聽損大於40至55分貝以上,就可考慮評估配戴人工電子耳。

黃仲鋒醫師表示,聽力改善的重點是幫助病人恢復社交溝通能力。如果配戴助聽器後,語言認知功能未明顯改善,對他人的語言內容有50%以上無法瞭解,就應考量配戴人工電子耳。然而,由於費用及補助問題,人工電子耳適用族群的普遍率僅為3-5%,對許多聽損族群而言,不只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甚至因為聽損問題而離開職場,無法繼續貢獻一己之力,造成社會損失。

提升人工電子耳普及率  助更多聽損族群貢獻社會

累計至2022年第二季,國內重度或極重度聽覺機能障礙者約為20,754人,對比人工電子耳的植入人數,比例仍顯偏低。雖然,健保在2017年起已將18歲以下重度聽損的兒少納入健保補助,但成人電子耳的社會補助政策上卻有缺口,影響成人重度聽損者的行動意願。

黃仲鋒醫師表示,以鄰近國家日韓為例,只要雙側裸耳PTA大於70分貝,且配戴助聽器三個月後,言語辨識分數低於50%就建議植入電子耳。臨床上不少成人植入電子耳後,約2-3個月即可恢復90%正常生活,對個人及社會而言都是相當有意義的投資。

▼植入電子耳前,可以先戴助聽器進行測試。(圖/潮健康)

觀察現今全球聽力學趨勢,已朝優化人工耳蝸植入者年齡與聽力損失範圍標準前進,期待國內醫界與主管機會共同研討,讓更多因聽力問題無法發揮所學的成人能夠重返職場,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延伸閱讀:
去完演唱會竟「突發性耳聾」! 調查:20歲族群聽力退化最快
耳鳴是新冠後遺症? 他中耳積水竟是「鼻咽癌」! 3大危險耳鳴要當心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聽不懂同事說話恐是「晚發性聽損」!  哪些人應考量植入人工電子耳?
由《潮健康》授權轉載。

(封面示意圖/潮健康)

耳鼻喉科 聽損 晚發性 語言認知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