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年疫情後國門重啟,全民緊繃的神經稍稍放鬆。但病原體帶來感染的威脅始終未曾遠離;事實上,人類與病原體的爭戰早已持續數千年,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引用美國CDC的統計,在1900年代,美國前三大死因均為感染症,分別為肺炎/流感、結核病及腸胃道感染;在抗生素問世後,2010年代,前三大死因為心臟病、癌症、非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感染似已不再威脅生命。然而,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促使病原體不斷演化,快速增加的抗藥性超級細菌,儼然成為全球公共衛生一大問題,再度威脅人民性命。
在防疫逐漸鬆綁之際,免疫負債風波開始來襲。好發於秋冬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大爆發,沒有受過免疫訓練的兒童病患爆增,加上抗生素缺貨更增加治療難度,其實抗生素嚴重的不只是缺貨問題,抗藥性才是最大的警訊。
根據長年的追蹤發現,國內抗藥性細菌比例趨勢明顯上升。因此也導致每年醫療支出多增加10億元,並且增加了5萬的住院人日,甚至死亡率也提高了1.66倍。
醫界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因為若不正視抗藥性的問題,最終恐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
台大醫院響應世界抗生素週,特別舉辦「抗生素合理使用巴士巡展」,希望能與全民一起翻轉抗藥性危機
在更好更有效的藥品上市之前,傳遞抗生素管理及正確的使用觀念,才能降低抗藥菌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