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就狂拉!正妹只能坐馬桶吃飯 醫憂:恐大量血便亡

聽新聞

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激增5倍!她每天腹瀉只能坐馬桶吃飯

年輕男女如果發現排便習慣異常,出現腹瀉、血便、發燒、體重減輕時就應趕快就醫,除了可能是大腸激躁症之外,也要當心是「潰瘍性結腸炎」的慢性發炎。一名女性20歲起開始嚴重腹瀉乃至一天多次血便,住院一個多月才確診是潰瘍性結腸炎。因一吃東西就會腹瀉,她只能坐在馬桶上用餐,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潰瘍性結腸炎盛行率激增5倍!她每天腹瀉只能坐馬桶吃飯

台灣發炎性腸道疾病學會理事長王鴻源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發炎性腸道疾病的一種,近年來,我國盛行率大幅增加5.1倍,推測與飲食西化尤其是高脂肪、高糖份的食物攝取增加有關。

此外,腸道菌叢、環境因子、免疫因子都可能影響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轉。潰瘍性結腸癌若未妥善治療,有可能增加共病與腸癌風險,呼籲大眾應提升疾病認知。

潰瘍性結腸炎是什麼疾病?  壓力事件可能引起大爆發?

王鴻源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與錯誤識別,導致腸道過度及持續性的發炎反應。直接致病原因並不清楚,與飲食、腸道菌相、壓力、基因以及免疫機轉都有關係。尤其在面對特定壓力事件時,可能會造成患者急性發作。

王鴻源醫師指出,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青、壯年時期,發生年齡中位數為44.86歲,嚴重時易導致無法正常工作、就學,對患者造成巨大壓力。一旦持續腹瀉三個月,就應該盡快就醫診斷。

潰瘍性結腸炎會有哪些徵兆?  眼睛、關節發炎也要注意

 

潰瘍性結腸炎會有哪些徵兆?  眼睛、關節發炎也要注意

潰瘍性結腸炎與腸躁症、便祕怎麼分?王鴻源醫師說明,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包括持續腹瀉、腹痛、血便、大便解不乾淨。由於腸道壁狹窄,部份患者也可能出現便祕的情況。連續3個月腹痛、腹瀉且合併血便、體重減輕時要要提供警覺。

另外,潰瘍性結腸炎與免疫機轉有關,患者可能會有腸道外症狀,如眼睛出現現鞏膜炎、葡萄膜炎;關節處的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皮膚上出現結節性紅斑、壞疽性膿皮症、乾癬等等。而且腸道外症狀可能早於確診前發生。

王鴻源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侵犯大腸黏膜造成發炎,有些患者症狀不嚴重,但其實腸道黏膜已被侵犯得相當厲害,務必要透過內視鏡檢查甚或並理切片,及早診斷是否為潰瘍性結腸炎。醫師提醒,潰瘍性結腸炎嚴重風作時,可能引起大量血便甚至死亡,有類似症狀時切莫輕忽。

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治療方式?  生物製劑減少切腸風險

 

潰瘍性結腸炎有哪些治療方式?  生物製劑減少切腸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系副教授李柏賢醫師表示,潰瘍性結腸炎約有44%會有持續慢性的反覆發炎,導致疾病惡化,有些患者因每天腹瀉十幾二十次,需要包尿布才能正常生活。長時間的發炎也會增加狹窄與穿孔,需要開刀的機率也會愈來愈高。

李柏賢醫師說明,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方式眾多,包括傳統的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以及適合中重度患者的生物製劑治療。生物製劑可以抑制特定的發炎因子,有效減少潰瘍性結腸炎患者需要切除大腸的風險。且施打方式與頻率多元,可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潰瘍性結腸癌會變大腸癌?  治療目標是黏膜癒合

李柏賢醫師指出,腸道黏膜細胞反覆發炎、修復的過程中一旦出錯,就容易增加癌化風險,曾有一名35歲麵包師傅罹患潰瘍性結腸炎15年,由於沒有妥善控制,最後大量血便才發現已經有晚期腫瘤。

李柏賢醫師表示,現今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標是透過腸鏡追蹤,確認患者的黏膜癒合,切片發炎指數每下降1分可減少1.69倍腸癌風險。提醒20-40歲青壯年如有排便異常並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發燒,務必及早接受診斷,若為潰瘍性結腸炎應妥善治療達到黏膜癒合目標,才能減少復發與腸癌風險。

 

延伸閱讀:
移植「自體糞便」不只減重還抗老? 研究:18-35歲儲存最佳
狂跑廁所未必是「腸躁症」!醫:3症狀出現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壓力恐使「潰瘍性結腸炎」大爆發! 她腹瀉狂拉只能坐馬桶吃飯
由《潮健康》授權轉載。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腹瀉 馬桶 醫生 血便 女子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