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雨季,環境濕度又再變高,不少肌膚敏感的人都苦不堪言,皮膚科醫師艾莉絲就表示,一名男患者得了香港腳,卻拖了10幾年沒就醫,因其女友的爸爸受不了腳臭味,才終於前來診間,當時她隔著口罩都能聞到濃濃霉味。艾莉絲還強調香港腳若嚴重,恐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至於該如何做好自身管理,才能避免患上香港腳,她也提出7種保健方式。
▼每到雨季,香港腳患者會反覆發作。(示意圖/pexels)
艾莉絲於臉書粉專「皮膚達人 艾莉絲醫師」指出,一名打扮相當時髦,外型堪比韓系歐巴的男子壓低帽子走入診間,小聲的說:「醫生,我鄰居說你看皮膚很厲害,我香港腳拖十幾年了,你來看看,能治好嗎?」語畢便把鞋子脫掉,除了看到患處外,艾莉絲表示,即使隔著口罩,依然可以聞到一股濃濃的霉味。
艾莉絲詢問男子,下雨後有把鞋子擦乾嗎?而該男表示「當然沒有啊,雨下這麼大,鞋子都打濕了,這幾天鞋子通通都是濕的」,艾莉絲立刻找到問題並直言,所以腳才會臭臭的,而且男子沒穿襪子,汗水、黴菌全部都在鞋子內,情況會越來越嚴重。反問男子「是不是每次下雨天或颱風天就會變得很嚴重?腳變得特別容易搔癢?」結果竟是女朋友的爸爸受不了氣味,讓他不要自己亂擦藥,快點找醫師看看。
▼艾莉絲表示,下雨後要將鞋子擦乾。(示意圖/pexels)
艾莉絲解釋,足癬就是香港腳,又稱足蹠白癬,是一種黴菌引起的皮膚疾病,黴菌最喜歡潮濕溫暖的地方了,鞋子潮濕沒有吹乾或曬乾,就是提供一個潮濕的地方,「因為我們的身體恆溫,把腳放進潮濕的鞋子當中,就是提供一個黴菌最喜歡的溫暖潮濕的地方」,香港腳當然會變很嚴重。
腳底皮膚起紅斑、腳掌或腳趾間發癢、發紅、脫皮、起小水泡、腳趾間糜爛皸裂、出現疼痛皸裂的厚皮、甚者併發細菌感染或蜂窩性組織炎。如果不積極治療,若黴菌入侵腳指甲,就是俗稱的「灰指甲」,指甲會變厚、變成灰黑色、甲床分離。
1.雨天鞋襪淋濕,雙足長時間浸泡在潮濕的環境。
2.腳汗多,卻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鞋襪,腳汗在鞋內形成潮濕溫暖的環境。
3.因為工作需要,或生活環境,長時間穿著不透氣的雨鞋,雙腳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
香港腳是由皮癬菌引起的,皮癬菌喜歡生長在潮濕溫暖的環境,所以每逢梅雨季節、夏季午後雷陣雨、颱風天、秋雨、冬雨(12月至隔年1月)等時期,就是香港腳爆發季節。
大多數香港腳感染初期的表現,分兩種形態乾性、濕性兩種。乾性:常見趾蹼處有乾燥脫屑;濕性:則是趾蹼間發生浸軟、剝落、紅斑、糜爛、滲出液體等症狀。通常發生在第4與第5的腳趾間。
足底或足緣出現水泡,或多個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這類型香港腳癢感疼痛感明顯,水泡破掉後,足部留下糜爛破碎的圓形。
在腳掌跟腳跟處出現角質層增厚、皮膚乾燥、白色鱗狀脫皮等現象,這類型香港腳不會發癢,常常被認為是單純的皮膚乾燥,導致延誤治療。
從趾間開始,一路擴散到腳掌、腳背,且常併發細菌感染,在趾間出現發紅、破損的糜爛腳皮,且有疼痛感,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患處會由趾間擴散到整個足部。
1.腳部保持涼爽通風,腳汗者可穿純棉、純羊毛襪會吸汗,保持足部乾燥。
2.鞋內可撒上滑石粉、痱子粉等粉末,減緩出汗。
3.回家後脫下襪子,將足部沖洗乾淨,吹風機將雙腳吹乾,防止黴菌孳生。
4.洗澡、游泳完後,要將雙腳擦乾,或吹風機吹乾。
5.選擇通風的鞋子,如涼鞋,如果必須穿包鞋,以真皮為主。
6.家人有香港腳,避免穿拖鞋或外用鞋,襪子分開清洗,避免交叉感染。
7.黴菌會附著於地板上,改掉在家打光腳的習慣,穿上室內拖,降低黴菌傳染給他人風險。
▼艾莉絲表示,可以選擇通風的鞋子。(示意圖/pexels)
1.避免塑膠皮、合成皮等不透氣材質。
2.合成纖維的襪子讓腳浸泡在汗水中。
3.尼龍材質的褲襪,阻斷汗水的蒸發,也不適合。
(封面示意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