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爆心律不整!猝死率達10% 醫吐疫情高峰時間

聽新聞

新冠疫情後遺症「長新冠」(染疫後3~5個月仍有許多不適症狀),成了全球新困擾。荷蘭8月間一項研究顯示,每8位確診成人就有1人出現,引起全球醫界重視,台灣一名醫師告訴CTWANT記者,「長新冠引發的心血管疾病恐成為索命關鍵,一位32歲男子就差點丟了小命」,專家也警告,「9月長新冠人數將進入高峰!」

▼荷蘭8月間一項研究顯示,每8位確診成人就有1人出現顯示長新冠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疲倦等。(示意圖/pexels)

▼荷蘭8月間一項研究顯示,每8位確診成人就有1人出現顯示長新冠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疲倦等。(示意圖/pexels)

此篇荷蘭表於國際知名期刊《刺胳針》的研究,分析7.6萬名成年人中,將4231名確診者與8462名非確診者進行配對,結果發現,大約1/8確診者出現長新冠症狀,包括呼吸困難、胸痛、疲倦等。台灣20歲以上確診者有385.3萬人,若依此數據估算,應該有48萬名成年人受長新冠之苦。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要特別注意心血管疾病!」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陳玠宇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新冠確診者在染疫後3個月內發生持續性症狀或後遺症長達2個月以上為「長新冠(Long COVID)症候群」,目前統計全球約有1至2成感染者在病毒急性感染康復後會有此現象。

「近期美國研究發現,確診12個月後會增加以下併發症機率,心血管併發症約有4.5%,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總死亡率)約為2.3%,心律不整約為2%(其中超過半數為心房顫動),缺血性心臟病約為0.7%(當中7成3為急性冠心症,而4成為心肌梗塞),腦血管病症約為0.5%(當中7成為中風)。」

▼美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心血管風險會大幅增加,以18~64歲族群為例,心律不整機率會增加1.7倍。(示意圖/pexels)

▼美國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後心血管風險會大幅增加,以18~64歲族群為例,心律不整機率會增加1.7倍。(示意圖/pexels)

32歲的黃先生便是這樣的例子,身體健康的他,過去沒有任何慢性病史,今年5月中旬確診新冠肺炎後,除了常見的呼吸道症狀外,也併發胸悶、心悸、喘等症狀,嚴重時甚至幾近暈厥。

陳玠宇說,「由於症狀愈來愈嚴重,黃先生趕緊到心臟內科求診,檢查發現併發嚴重心律不整、心室頻脈,發作持續時間長達將近20秒,差點危及性命,後來經醫療處置及藥物調控後,心肺症狀才逐漸改善。」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研究顯示,18~64歲確診者併發心律不整的機率增加1.7倍、肺栓塞增加2.1倍,65歲以上確診者則分別是1.5倍、2.2倍。

肺栓塞是指肺動脈的血液因堵塞而無法流通,阻塞物的來源可能為血栓、腫瘤、空氣、脂肪,塞住之後病人常會有喘、胸悶、胸痛、咳血等,猝死率可達10%。

陳玠宇表示,想預防心血管併發症,確診後可抽血確認有沒有心肌炎或是否有血栓,且血栓可能發生在腳部或心臟,因此在感染病毒後如果腳有水腫,甚至壓了會痛,就要小心是深層靜脈栓塞,這可能造成心血管併發症,例如肺栓塞,嚴重恐致命。

▼肺栓塞導致病人常會有喘、胸悶、胸痛、咳血等,猝死率可達10%。(示意圖/pexels)

▼肺栓塞導致病人常會有喘、胸悶、胸痛、咳血等,猝死率可達10%。(示意圖/pexels)

北市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急診科醫師楊博州則表示,「近來明顯發現肺栓塞患者增加,可能與疫苗有關」,雖然AZ產生血栓機率只有百萬分之2-5,但畢竟急診室是一個濃縮區域重症病人的地方,搶打疫苗後肺栓塞病人才增加,所以猜測應該有所相關。

楊博州提醒,由於下肢靜脈血栓常是肺栓塞來源,所以開刀、久臥久躺、慢性心臟衰竭、惡性腫瘤、生產後或懷孕婦女、口服避孕藥、肥胖、抽菸等患者應注意其下肢血液循環避免血栓生成、出現下肢腫痛合併呼吸喘的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

延伸閱讀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長新冠索命1/無慢性病!32歲男「突爆心律不整」 醫示警:9月後恐掀高峰 
由《CTWANT》授權轉載。

(封面圖/翻攝自/pexels)

新冠疫情 長新冠 疫情 症狀 確診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